對話中科科創董事長歐陽敏
羊城晚報記者 胡彥
據德勤《2020中國汽車后市場白皮書》統計,中國汽車后市場預計2025年可達1.7萬億元規模,在“存量”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汽車后市場也在悄然變化。
【資料圖】
前不久,汽車后市場行業的“投資冷空氣”中出現一則難得的融資動態——華南地區龍頭企業集群車寶獲得C+輪融資的1億元投資,領投方為廣東中科科創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科創”)。截至目前,集群車寶已經完成6輪融資。
中科科創以“果農型”創業投資模式在業內聞名,已投資超過100家成長型科創企業,其中有38家企業上市。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在集群車寶C+輪融資發布會現場,就汽車后市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等問題采訪了中科科創董事長歐陽敏。
投資行業到了第三階段
羊城晚報:公開信息顯示,中科科創的自我定位是“扎根粵港澳大灣區的‘果農型’精品創投機構”,也就是選好果苗、施肥澆水、精心培育、結成碩果。如何理解對企業投資和培育的過程?
歐陽敏:在大約二十年前,投資行業是一個相對新興的行業。在行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機構主要是看到哪里有好果子結就投哪里。在第二階段,機構大多圍繞熱門領域進行投資,例如電商、游戲等。現在,我們認為行業發展到了第三階段。
中科科創是一家投資機構,成立于2009年7月,扎根粵港澳大灣區十余年。在剛才提到的第三階段,我們抱持“果農”的心態來選擇項目。首先要選擇一塊沃土,也就是政策環境,而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的政策比較完善、資源相對豐厚。其次,要選擇好苗子,對其進行澆水、施肥、修枝、檢驗,這個培育的過程也就是“賦能”。中科科創已經投資了超過100家成長型科創企業,其中有38家企業上市。我們期待“賦能”更多“小樹苗”企業。
關于投資,公司有三句話的定位——“讓投資更精準,讓科創更高效,助產業更高質”,分別對應管理好社會投資人的錢,讓集成策劃的成長和業務的發展更高效,尤其助力戰略新興產業實現更加高質量的發展。
此外,科技是創新最大的驅動力,我們有專業團隊幫助企業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例如,中科科創輔導集群車寶獲得7個發明專利系統,在未來2-3年實現IPO上市計劃。
羊城晚報:集群車寶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汽車后市場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科科創在此次投資之前,觀察了兩年半左右的時間,這是為什么呢?汽車產業“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背景下,您怎么看它的行動與發展?
歐陽敏:中科科創在為種子選手投資之前,會借助專業科創團隊的力量,對其進行培育和引導。在這兩年半里,我們直接參與了集群車寶的兩個重要轉型的過程,盯準“果苗”。首先,集群車寶起初作為區域直營連鎖的企業,管理半徑有限,在我們的建議下放棄了走加盟店的路子。接著,在打造出高技術含量的數字化平臺以后,我們建議其通過“本土的幾家店負責打樣+加盟店負責經營實踐”這樣的模式,成為“賦能”的中間人角色。
2021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5億輛,無數的家庭都有汽車,而汽車后市場店家也有無數個。但目前,許多傳統企業沒有打通需求端和供應端,兩端缺少系統的、透明的、公開的對接,換句話說,消費者也不知道怎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店面。
怎樣讓分散的兩端實現精準對接?那就要靠數字化賦能。而集群車寶做的就是汽車后市場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實現全產業的貫通。
新能源車行業銷售售后或將一體化
羊城晚報: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的市場熱度也逐漸提升,中科科創怎么看待汽車維修行業的前進方向?
歐陽敏:新能源車的總體使用年限都還不長,人們對電池的檢測、維護的關注不多,但電池會衰減,需要檢測和回收,這是整個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這一方面,集群車寶的“百城千店”計劃,正在打造很大的網絡系統,用平臺獨家資源扶持100座城市的100家商戶,轉型升級1000家門店。相信未來,這個體系會為回收電池提供很好的渠道。我們期待其利用好、發展好網絡系統,打造全國最大的電池渠道體系,規模化地協助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發展。
有了數字化賦能實踐,新能源汽車行業劇變在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未來有望實現銷售、售后一體化。
中科科創有一項中期計劃,即在2022年至2025年,要實現“雙十”戰略目標——培育市值20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10家,持股比例達到5%-10%以上;培育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科創獨角獸上市公司10家,持股比例達到10%以上。我們重點投資培育一批頭部科技精品企業,而在這份未來藍圖中,期望集群車寶成為“200億以上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10家以上”的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