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戚穎璞
本屆冬奧會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將承擔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三個項目賽事內容。因為賽事有特殊性,對場地要求嚴苛,所以設計、施工在本屆冬奧會所有場館中處于最高水平,耗時三年建成。
這座全球唯一一個建在陽坡的雪車雪橇場館、我國第一條符合奧運標準的雪車雪橇賽道,正是由上海企業一手打造和運營。“我們就是靠技術突破,實現了‘從無到有’。”建設方中國中冶旗下上海寶冶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空中俯瞰,雪車雪橇賽道蜿蜒曲折,線條流暢,因特色360度回旋彎,所以場館有“雪游龍”之稱。技術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賽道難點是要實現“空間扭曲雙曲面殼體結構”。雖然全長不到2公里,但是因為曲面曲率均不相等,常規的施工工藝無法實現,只能通過人工噴射混凝土成型,還要保持密實度和成型精度。技術團隊歷經了百余組1∶1足尺模塊制作、300余次配合比調整、600余次噴射試驗、上千次測量及檢測、近2000立方米噴射混凝土消耗后,最終成功攻克了賽道噴射混凝土的配比難題。
和普通場館建設不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還要“造冰”,對制冰修冰師要求很高。制冰師需要采用專業的灑水器,將加熱后的純凈水水霧一層層均勻地噴灑在低溫混凝土表面,讓水霧凝結固化成冰。制冰要不間斷作業,團隊連續噴灑上百層極薄的水霧,才使總面積7000平方米、厚度50毫米的冰道“渾然天成”。
據悉,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目前已申請專利131件(含發明專利57件),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此外形成了5項賽道技術標準及驗收標準,完全符合賽道國際認證要求,實現了國內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