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鏈”接全球車企

發布時間:2021-11-12 10:43:4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四屆進博會為世界經濟合作交流吹來暖風,也為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合作提供交流平臺。記者采訪發現,進博會上中外企業在汽車產業鏈上的合作很多,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新型材料等領域。

本屆進博會首次設立集成電路專區,可見近來各界對芯片的關注度之高。在高通、安世半導體等企業的展臺上,甚至直接放置了車輛來展示汽車芯片產品,而在汽車展區的智慧出行專區,汽車芯片也是四大細分板塊之一。多家受訪企業表示,芯片短缺對汽車產業的沖擊很大,亟需通過進博會等平臺加強全球供應鏈的合作。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表示,芯片短缺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通用每天都在密切關注最新的動態,通過與一級供應商及整個供應商體系積極合作來減輕“缺芯”影響。

“芯片短缺可能要到2022年中期才能緩解,這也讓我們思考,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下,如何打造健康的產業鏈。對于整車廠來說,應該把產品做強,而不是簡單做大。我們會把有限的芯片使用在高質量、高價值的產品,提升客戶的產品體驗。”福特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安寧說。

合作已經成為共識。激光雷達系統企業速騰聚創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就與美國德州儀器簽約,將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合作。速騰聚創執行總裁邱純潮表示,中國正處于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的發展潮流之中,信息與工業化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公司與德州儀器開展深度合作,將共同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

汽車領域的中外合作成果集中亮相,是今年進博會的特點之一。

特斯拉首次把上海超級工廠“搬”到展臺上,白車身首次進行實物展示,國產的電機、電池等零部件也第一次亮相。據了解,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年產能目標已經超過45萬輛,其零件本土化率達到了90%,并且可以實現對92%的電池原材料金屬再利用和96%的廢棄物回收。特斯拉方面表示,特斯拉上海研發創新中心近期落成,不但推動公司步入全新的中國本土化階段,也為行業提供了本地化人才培養范式,接下來會不斷加大在華本土化投入,加強與國內產業鏈伙伴的技術合作,提升供應鏈的國產化率,實現與中國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總投資達到11億元的戴姆勒中國研發技術中心于今年10月在北京啟用。該中心將聚焦重要技術趨勢和本土創新,并加快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梅賽德斯-奔馳產品的本土化。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唐仕凱說:“進博會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更加緊密連接在華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很好的平臺。”

在技術裝備展區,中國新造車企業與國際企業的合作成果也很亮眼。一輛高合汽車的HiPhi X車型位于陶氏展臺的前方,展示了雙方聯合研發的全球首個汽車內飾用高端有機硅皮革。自2018年合作以來,雙方推進的創新材料研發項目達12項之多,其中已落地并應用的包括聲學泡沫、新型TC系列電池導熱材料等共8項。高合汽車董事長丁磊表示:“進博會一直是我們匯聚全球資源、展示創新成果反哺產業的重要渠道,大家可以在這里展示中國落地研發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尖端科研成果,使世界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共同律動。”

各類新產品體現了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也是今年進博會的亮點。

初創企業重塑科技帶來一輛搭載其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系統的智能重卡,重達49噸的車輛在實際運營中,只需加氫10多分鐘,即可續航近1000公里。另外,配合車輛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可以實現車隊運營優化和效能提升。通過進博會,重塑科技已經與杜邦、大陸、豐田等全球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起更緊密的聯系。

整車巨頭也展現了對新技術的支持。在汽車展區的創新孵化專區,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地的15家初創公司帶來創新產品,其中7家是由寶馬集團旗下的創新孵化機構“寶馬初創車庫”推薦,并且已經與寶馬開展合作,涉及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智能機器人系統、新型材料等。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高樂表示,作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受益者,寶馬將積極響應政府部門的號召,促進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繼續回饋中國社會。

“過去幾年多邊貿易受到的沖擊很大,要重建秩序,實現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需要更多像進博會一樣的平臺,形成廣泛的國際合作。”陳安寧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