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車市零售低迷 生產先行回暖或帶熱10月車市

發布時間:2021-10-17 11:01:46  |  來源:中國經濟網  

9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共生產172.1萬輛,同比下滑達18.4%;批發173.7萬輛,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萬輛,同比下滑17.3%。綜合前三季度數據,國內狹義乘用車累計生產1430.3萬輛,同比增長11.4%;批發1460.3萬輛,同比增長11.3%;零售1448.6萬輛,同比增長12.0%,考慮到去年車市同期的低基數,該增速并不盡如人意。

展望10月,去年的高基數壓力以及市場的供給不足,很難催生“金九銀十”,但10月銷量超越9月還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導致本輪芯片供應不足的東南亞疫情正逐步好轉,加之國內對芯片囤貨問題重拳出擊,或逐步緩解芯片短缺。同時,今年中國北方降水量偏多,冬季氣溫偏低,異常天氣或將提升私家車消費需求。

10月12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數據顯示,9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低迷依舊,共生產172.1萬輛,同比下滑達18.4%;批發173.7萬輛,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萬輛,同比下滑17.3%。綜合前三季度數據,國內狹義乘用車累計生產1430.3萬輛,同比增長11.4%;批發1460.3萬輛,同比增長11.3%;零售1448.6萬輛,同比增長12.0%,考慮到去年車市同期的低基數,該增速并不盡如人意。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9月數據顯示,我國狹義乘用車在生產和批發端表現有所回暖,環比上月均出現較明顯提升。但由于生產改善大多發生在9月下半旬,零售端未能及時跟上腳步,因此9月零售依舊慘淡,預計10月零售市場會有一定表現。”

聚焦生產端,9月,狹義乘用車生產緊張現象有所緩解,共生產172.1萬輛,環比上月提升16.1%;但整體來看,受芯片緊缺所限,乘用車生產增速仍處低谷,產量同比下滑達18.4%。綜合前三季度數據,狹義乘用車累計生產1430.0萬輛,同比增速為11.4%,處于較低水平。

零售端表現則更為低迷,9月狹義乘用車共售出158.2萬輛,基本回落至2014年同期157萬輛的水平。具體來看,9月零售雖環比上月增長9.1%,但上月車市正處于年內最低點;同時,歷年9月環比增速大都超過20%,所以本月增長數據并不亮眼。同比來看,零售量更出現17.3%的大幅下滑,相較2017年9月的峰值銷量更有27.9%的下滑。

分車型來看,9月,SUV和MPV跌幅較上月有所收窄,分別下滑16.5%和20.7%,而轎車零售跌幅則由上月的10.8%大幅擴大至17.7%,表現疲軟。以品牌系別劃分來看,9月,高檔品牌共售出20萬輛,同比下降23%,環比增長0.1%。自主品牌零售69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16%,相對2019年9月增長6%,表現強勢,其市場份額則較同期勁增11個百分點,達到47.7%。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9萬輛,同比下降31%,環比增長6%,相對2019年9月下降26%。

綜合前三季度,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為1448.6萬輛,增速已由1-8月的17.1%回落至12.0%。崔東樹分析,“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去年7-9月乘用車銷售快速放大,形成了超高基數。”

與國內市場的低迷相比,乘用車出口市場則是高歌猛進。9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2.8萬輛,同比增長78%,其中,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3%。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出口達到9.3萬輛,同比增長57%,展現了中國制造體系競爭力從品質到規模均有持續提升的勢頭;合資品牌出口1.6萬輛,同比增長259%。

再重點關注新能源市場,9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3.4萬輛,同比增長202.1%,環比增33.2%;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181.8萬輛,同比增長203.1%,車市新能源化轉型步伐繼續提速。

9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21.1%,綜合1-9月滲透率為12.6%,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6.1%;高檔車為29.2%;主流合資品牌僅有3.5%,但大眾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已攀升至1.4萬輛,逐漸找到狀態。

展望10月,乘聯會預測,去年的高基數壓力以及市場的供給不足,很難催生“金九銀十”,但10月銷量超越9月還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導致本輪芯片供應不足的東南亞疫情正逐步好轉,加之國內對芯片囤貨問題重拳出擊,或逐步緩解芯片短缺。同時,今年中國北方降水量偏多,冬季氣溫偏低,異常天氣或將提升私家車消費需求。(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