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高歌猛進,目前擁有超2200萬用戶;三大品牌、三十余款車型細分市場;五大基地規模擴大、八大體系創新求變——
一汽-大眾向年產銷300萬輛目標進軍
擁有超2200萬用戶,實現了從開拓者到引領者的躍遷蛻變,并帶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今年對一汽-大眾來說是意義不凡的一年,自1991年2月6日成立以來,一汽-大眾櫛風沐雨走過了三十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汽-大眾將持續高質量發展,在電動化、數字化的浪潮中加速前行,以蓬勃之姿迎接下一個新征程。
發展成果不斷“裂變”
回望三十年發展,一汽-大眾這塊昔日中國合資企業的“試驗田”已是穰穰滿家,發展成果不斷“裂變”。
“裂變”體現在產銷成績的不斷突破上。1991年成立初期,年產量不足萬輛;2003年,建廠12年的一汽-大眾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2014年,一汽-大眾實現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輛;從第1000萬輛到2020年3月第2000萬輛產品下線,一汽-大眾僅僅用了五年零四個月;成為國內乘用車市場上用時最短實現年產銷突破200萬輛的企業之一,走出一汽-大眾廠區的一款款經典車型不斷引領著時代潮流和技術趨勢。
“裂變”體現在品牌的擴展上。從建廠初期的單一品牌,到如今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并駕齊驅,三十余款車型產品更實現了細分市場全面覆蓋。目前一汽-大眾已成為國內領先的覆蓋A、B、C級全系列乘用車型生產企業。
“裂變”也體現在不斷成熟的體系上。一汽-大眾目前擁有東北長春、西南成都、華南佛山、華東青島以及華北天津五大基地,生產、研發、質保、人力、財務、采購、企業文化、營銷八大體系不斷完善,凝聚成支撐一汽-大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實力,為企業邁向全新高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開拓者,一汽-大眾不僅以高水平的合資合作模式打造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合資典范,同時秉持“全價值鏈共創”理念,打造產業命運共同體,持續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在一汽-大眾逐步實現本土化,自主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中國汽車行業零部件的國產化率。
秉承“共贏伙伴”的整零協作模式,以及嚴苛的品質把控和管理,一汽-大眾的“高端”用件需求大大提升了零部件供應商的綜合實力,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獨角獸”氣質的零部件集團。“得益于一汽-大眾多年的合作、幫助,我們的汽車零部件業務越做越大!”這是福耀玻璃、中信戴卡等國內重要零部件企業對一汽-大眾的一致評價。
零部件國產化率的提升與供應商水平的提升,無疑也帶動了我國汽車工業裝備制造水平的提升。
一汽-大眾的綠色發展理念,也為打造綠色全價值鏈起到了推動作用。從2012年開始,持續推進的“綠色合作伙伴”計劃,已帶動了1300多家經銷商、近100家供應商提升了環保水平。
踏上新起點蓄勢破新局
一汽-大眾踏上全新起點,再進一步,蓄勢破新局。未來一汽-大眾將繼續強化中德合作,挖掘合資企業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創造性地開拓合作方向和領域,不斷鞏固并優化供應鏈、產業鏈、人才鏈,構建開放型發展體系,堅持全價值鏈共創,以創新驅動高效轉型,實現與行業、社會及用戶的多方共贏,共創,共享。
服務方面,一汽-大眾將塑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新營銷服務體系,滿足新的品牌定位、客戶特征、技術趨勢、產品與服務等各項要求,在新的消費趨勢下不斷更新迭代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更將以高競爭力的產品,穩居汽車行業第一陣營。2025年,大眾品牌將力爭實現行業內營銷數字化水平第一。
創新方面,一汽-大眾將加速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業務破局,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堅定推進包括產品數字化及管理數字化的全體系數字化變革,加強技術創新,構建合資企業的關鍵技術能力。同時深耕智能制造,形成行業領先的制造能力,力爭2025年,實現年產銷300萬輛規模。
同時將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2025年,一汽-大眾基于MEB平臺生產的汽車將100%實現二氧化碳中和;2030年前,將整體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打造綠色智能出行生活,構筑未來出行生態。(記者 于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