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加速推進
5月24日,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成立,蘇浙皖滬“三省一市”包括上汽、吉利、奇瑞、江淮、蔚來等73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響應,擁有全鏈條創新資源的長三角率先探路,著力打造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開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搶占“制高點”
近年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狂飆突進,智己、蔚來、威馬、上汽R、特斯拉……一大批中外新能源汽車企業齊聚長三角,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區已搶占了新能源汽車布局和發力的制高點,數據顯示,長三角集群的30個城市中,已有超過14個城市已經拿到或規劃有新能源汽車項目,涉及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20個,規劃產能超300萬輛。
產業基礎優勢、科技創新優勢以及高端人才優勢等,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到2020年長三角區域公共類充電樁數量可望達到20萬個,將對新能源汽車在長三角區域進一步推廣普及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務支撐。
在政策方面,蘇浙皖滬四地政府給予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大力支持,上海加大各類專項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新技術應用的支持力度,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浙江省每年設立3億元作為新能源汽車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培育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江蘇圍繞供給側、使用側和消費側等方面,出臺了8條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意見;安徽實施包括對“經審核認定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給予承擔單位投入50%的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3000萬元。”的10項補貼政策,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打造“新硅谷”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的成立,表明長三角正在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集結地。近幾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擰成“一股繩”、共謀“一盤棋”,把“各自優勢”轉為“共同長板”,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新硅谷”。
除了上汽集團和特斯拉外,不少新造車勢力也紛紛在長三角布局,威馬汽車將總部、設計中心和軟件中心放在上海,制造業基地落戶浙江,供應鏈中的核心供應商基本上來自江蘇,新零售網絡橫亙長三角。蔚來布局了三個工廠,分別位于南京、常熟、昆山;而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則是蔚來的總部所在地。另外,理想在常州建設制造工廠,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浙江長興,長城汽車項目落戶浙江平湖。不只是這些明星車企,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眾多后起之秀也扎根長三角地區,涉及企業范圍包括零部件、自動化制造、新材料、充電服務等領域。
迎接“新商機”
進入2021年,新一輪促消費政策再次發力新能源車市,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新商機,今年一季度,上海、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380%、358%。放眼新能源汽車版圖,長三角新能源汽車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圖景,正向世人徐徐展開。
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將打造以嘉定區為核心,浦東新區的金橋開發區和臨港地區為主、松江經濟開發區、莘莊工業園、西虹橋商務區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輔的空間布局。江蘇作為全國制造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開始走向技術融合,在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投資額達633.15億元,在研發投入方面有顯著提升。此外,長三角其他涉及電池、電機、車聯網、軟件等行業上中下游企業也在發揮著自身的價值。
此次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的成立,促進產業間技術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人才互補,加強“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鏈,實現多方共贏,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換道超車”的機會。 (記者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