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俗語適用于任何一個明星或是爆款產品,尤其對那些聲名鵲起的后起之秀而言,快速增長的同時往往會伴隨負面評論和質疑。
這不,上市僅半年的“越野神車”坦克300在經歷備受期待、萬眾追捧、一車難求等高光時刻后也“攤上事兒”了。在很多人看來,這款硬派產品“開山辟路”不在話下。于是乎,一些率先提車的車主開啟了瘋狂“豁車”模式:開著坦克300到處“拔河”,到各種非常規(guī)路段“拼命”,進行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改裝……于是乎,一系列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拔完了BJ40拔普拉多,甚至與挖掘機一較高下;去過庫布齊沙漠,翻過好漢坡,下過潮白河……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之后,無論是“吃瓜群眾”還是車主,對坦克300的期待越來越高,挑戰(zhàn)科目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然而,坦克300卻在這時開始“掉鏈子”了,先是部分用戶反映車輛在一些特殊路段無法脫困、機艙過熱,然后有用戶表示分動箱“無故”損壞。瞬間,“越野神車”跌落“神壇”,昔日的贊譽變成了質疑。前段時間的一起翻車事故,更將坦克300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國產車質量還是不行”、“放棄購買該車”等留言大量出現(xiàn)在網絡平臺上。雖然之后有些故障被證明是用戶使用不當造成,且翻車后所謂的A柱彎折是有人拍特定角度照片故意抹黑,但事件初期傳播對于產品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平心而論,看到很多人不顧車輛耐受度和自身安全去挑戰(zhàn)產品極限,以及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在毫無根據(jù)的情況下給車輛“判刑”,筆者甚是無奈。暫且拋開有些人是在“帶節(jié)奏”,單純從用戶對汽車產品的認知以及對中國品牌的信任程度來看,自主品牌車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每年在沙漠中翻車致使人員傷亡的事故不在少數(shù),涉及車型小到吉姆尼,大到蘭德酷路澤以及奔馳G。由于沙漠地形極為復雜,車輛在翻滾時遭遇的實際情況也遠比實驗室復雜,因此很難確保駕乘者的安全萬無一失。但是,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少人往往將外資品牌發(fā)生的事故歸咎于駕駛者本身技術問題,而對于自主品牌則會懷疑其產品性能和質量。
比如,去年有一輛領克03試駕車在浙江嘉興某道路上發(fā)生碰撞導致發(fā)動機與車體分離,車身“四腳朝天”,相關報道的評論區(qū)留言基本都在質疑車輛安全性,其中不乏挖苦與譏諷。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城市,一輛寶馬轎車撞上路燈導致發(fā)動機與車體分離,而相關報道評論區(qū)的留言內容則截然不同,人們對產品質量鮮少提及,卻討論起駕駛員是否超速、飲酒等問題。
這就是部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和外資品牌汽車產品赤裸裸的“雙標”:一方面,容不得自主產品有半點瑕疵;另一方面,如果外資品牌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往往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或許,消費者對于自主品牌汽車的不信任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yè)起步較晚,尤其是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自主品牌車企的乘用車產品質量明顯落后于外資和合資企業(yè)產品。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迎頭趕上,以及自主品牌車企的奮發(fā)圖強,如今很多中國車企新建的工廠自動化率和生產工藝絲毫不遜色于外資企業(yè)及合資企業(yè),產品質量也有了飛躍。部分優(yōu)秀的自主品牌汽車產品無論在設計還是用料、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上,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相較于自主品牌產品的進步,很多消費者顯然還未能跟上節(jié)奏。除了對自主品牌產品有失公允的評價之外,不少消費者對于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汽車還存在誤區(qū)。坦克300和領克03所發(fā)生的事故,有不少也是因駕駛員操作不當所致。不可否認,自主品牌產品還有提升的空間,但是消費者也應理性看待產品出現(xiàn)的問題,就事論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其實,無論汽車再先進、再進化,消費者也應該保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對自身駕駛水平的客觀評估。當自主品牌使原來那些高高在上的性能車、越野車讓普通消費者也能負擔得起的時候,消費者也應根據(jù)產品特性正確使用,而不是無所顧忌地“豁車”,直到出了問題再將責任歸咎于自主品牌產品不行。這種“雙標”看待自主品牌和外國品牌的毛病該改改了。(記者 張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