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汽車 安全為要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吳博峰)在全球汽車智能化浪潮中,自動駕駛等數字化技術正逐漸從科幻電影走進現實生活。目前,越來越多數字化技術被搭載到新車產品上,給人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駕乘體驗。
然而,這些新興技術在滿足人們對于智能網聯化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時,不斷出現的意外事故,又讓消費者對新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產生質疑。
技術升級帶來新安全風險
今年以來,國內外相繼發生因數字化技術缺陷引發的汽車安全事故,引發廣泛關注。
5月13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等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汽車質量技術大會(以下簡稱技術大會)在杭州灣舉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工程師韓毅表示,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度融合的電子電氣架構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在持續加大,這就要求業內通過加強汽車檢測、召回等工作,實現數據和技術應用在多環節協同。“汽車數字化變革不僅是產品使用功能方面升級,更是科技生活到智慧城市的進階。但汽車質量技術創新和共享,都要以加強質量發展統籌為基礎。”他說道。
近年來,汽車消費主流群體對汽車數字化配置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自動駕駛功能、語音交互一切的智能車機系統、提供最新版本功能的無線下載軟件升級等數字化技術,備受消費市場追捧。
在前不久的2021上海國際車展上,各大主流車企以數字化技術開發為目標,推出了智能座艙、數字化營銷等產品和服務。
汽車質量安全與數字化技術息息相關。技術迭代升級,勢必會帶來新的安全風險。
提及汽車數字化安全,很多消費者可能想到是自動駕駛領域。其實,車內人員個人隱私泄漏、汽車服務器遭到入侵、通信模組遠程控制等問題,都是汽車進入數字化時代后的安全隱患。
以近兩年日漸普及的數字鑰匙為例,利用通信技術,人們可通過手機或其他智能設備來實現開關鎖、啟動車輛操作,不少車企將其列為車輛標配。看似科技感較強的數字鑰匙,一旦在車主信息認證、密碼、數字鑰匙存儲等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數字鑰匙變得不再安全。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沁榮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從業者應守好質量安全底線,解決好智能駕駛、功能可靠性等消費者關心的焦點問題。“我們將與主流車企、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圍繞數字化時代汽車質量技術創新與共享下的汽車標準體系,測試評價、質量管理等進行合作,推動汽車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優化汽車消費環境。”她進一步表示。
數字化驅動質量技術創新
隨著汽車產業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新四化”和數字化成為汽車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而汽車產品研發質量和穩定性仍是轉型進程中的核心環節。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洧認為,隨著“新四化”進程加快,跨界融合愈發深入,破解汽車數字化共性安全技術難題已迫在眉睫。汽車產品逐步轉向以用戶為核心,其實質就是質量,包括設計、制造和服務質量等多層面。他表示,從汽車制造大國邁向汽車制造強國,必須完成數字化革命,為汽車產業硬件信息化、軟件智能化、業務結構化打下基礎,實現技術的突破。
在李洧看來,如果車企無法為消費者交付高質量、信得過的產品和服務,那么車企口中的“以用戶為中心”就是空談,經受不住市場檢驗。
那么,車企在推進數字化進程中,如何攻克一道道難關?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技術論壇上表示,傳統車企已經認識到硬件在未來汽車價值鏈占比會降低,而軟件價值會越來越高。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的關注已轉移到軟件自身可靠性上。為此,去年吉利率先提出了全域安全概念,將軟件功能開發和安全進行強相關,以提升產品整體安全。
長城汽車技術中心質量技術專家李金海提出,用夯實計量檢測基礎,推動數字化轉型。他認為,保證車輛生產源頭數據精準是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基礎。隨著汽車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對計量檢測也提出更高要求。
關于數字化安全這一課題,僅通過車企無法真正解決。突破這一難點,還離不開相關部門組織協調。
為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5月1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這是繼4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信息安全技術網聯汽車采集數據的安全要求(草案)》后,相關部門針對數字化安全出臺的又一項政策。
《征求意見稿》提到,重要數據涵蓋汽車充電網運行數據,道路上車類型、車輛流量數據,包含人臉、聲音等車外音視頻數據等,要求未經被收集者單獨同意,網聯汽車不得通過網絡、物理接口向車外傳輸包含個人信息的數據。此外,網聯汽車采集車輛位置、軌跡相關數據在車內存儲設備、遠程信息服務平臺中保存時間均不得超過7天。
檢測認證助力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技術在汽車產品中應用是發展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對市場治理提出的一個新挑戰。其中,質量認證工作與消費者享受高品質汽車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而以何種方式給予數字化賦能的車輛認證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在技術大會上指出了新市場格局下認證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
質量認證相當于車輛產品質量的“檢驗官”,是保障汽車產品質量的關鍵一環。
記者從技術大會上獲悉,目前汽車行業累計認證證書達13.5萬張左右,覆蓋主機廠和零部件生產企業,為提升汽車管理體系和服務質量奠定了重要基礎。
面對數字化時代的安全課題,認證技術如何從選取確定評價到后續監督,保證認證質量相銜接,是下一步思考的問題。劉衛軍認為,在汽車數字化發展同時,認證技術也要引入數字化理念以實現更高質量的認證供給,為消費者提供品質過硬的汽車產品。
基于消費者實際用車場景的汽車性能評價,同樣對提升汽車數字化安全起著積極促進作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車測評管理中心技術部部長周博雅表示,2022年,中汽中心會根據汽車安全理念新變化,推出新版測試評價規程,將引入智能化等指標體系,在進一步完善車內乘員保護系統的同時,還兼顧交通參與者。
據記者了解,當前部分駕駛輔助功能對于危險邊角場景還無法識別和響應,這會導致一些交通事故出現。而通過對車輛進行檢測,盡可能降低車輛在實際使用中的風險,能促使車企提供安全性更高的數字化功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