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
海南:越織越密的高速路網 鋪就群眾“幸福路”
曾經在三亞市一家加油站當負責人的陳能,至今記得26年前押送油罐車的那段日子。
1995年,海南環島高速尚未建成,要從位于海南島北部的馬村油庫押送油罐車到南邊的三亞市,至少需要8小時。每個月4趟運油任務,陳能和駕駛員要提前一天驅空車到油庫附近住下,次日一早再去油庫排隊提油。當20噸油裝滿油罐車時,駕駛員的擔心就開始了。當時,他們必經一條“老大難”之路——牛嶺至椰林鎮的路上有一段數公里長的陡坡。由于坡陡彎急、路面狹窄,爬坡的車輛為了安全必須將速度控制在每小時10公里左右,造成了坡道幾乎日日堵車的局面。
在海南烈日的炙烤下,堵在坡上的油罐車駕駛員總是最緊張的,特別擔心油罐車后滑或起火,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車子每挪動幾米,陳能就要下車去看看前面的情況,回來安撫駕駛員。
“長途司機過去最怕的是牛羊上路、大鵝‘招搖過市’。”海汽集團的陳凌軍老師傅介紹。曾經,下雨天的泥濘路、隨時可能突然竄出牲畜或野獸,大大增加了司機與乘客在旅途中的危險系數。
如今,海南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從疏到密,實現了從“口”字到“田”字再到“豐”字的跨越。有了高速的分流,陡坡上堵起長龍的緊張感永遠塵封在了他們的記憶里,油罐車等危險品運輸車再也不必走那么危險的路了。
“路通財通民心通,越織越密的海南高速路網將進一步拓寬群眾‘幸福路’,助推自貿港發展。”這是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滿足感的同時,越織越密的高速路也為海南的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
在距離G98高速石梅灣出口僅10分鐘車程的鳳凰九里書屋,記者見到了聽著海浪聲靜靜翻閱圖書的讀者。書屋自2017年發起了“最美守望者”分享會,至今已經辦了303期,每一期都由一位遠道而來的“守望者”主講。從國學到大地藝術,從詩歌到民謠,從鏡頭到書畫、從信息技術到山區支教……他們以攝影家、音樂家、作家、外交官、旅行達人、航海者等身份來到海南,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
“守望者”們從北京、上海、遼寧、西藏、臺灣、香港等地前來,無論是落地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還是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沿著環島高速,都能在2小時內捧上書屋的熱咖啡。有了四通八達的高速網絡,“守望者”們得以守著小島、望著祖國大地,在海南留下一個個散發著文化味道的“貝殼”。
在G9812高速沿線的東昌農場,記者見到了美麗的“菠蘿的海”,大片大片的菠蘿今年賣出了往年1.5倍的好價錢。海南高速公路建成前,島上的果農、菜農要將瓜果蔬菜自行運到集中收購點,交通不便捷、運輸成本高昂。截至2020年年底,通車總里程達1254.075公里的海南高速公路,進一步拓寬了島上眾多農副產品的銷路。澄邁的地瓜、瓊中的綠橙、保亭的紅毛丹、陵水的圣女果這些年都沿著高速走了出去,走到了島內外居民的餐桌上、果盤里。
在高速公路沿線分布的11個重點產業園區更是海南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作為海南自貿港政策的先行區,重點產業園區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35.7%的稅收。截至2020年年底,11個重點園區的注冊企業總數達到38242家,全年營業總收入4665.34億元。(記者 陳怡 王曉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