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東北美食之城,憑什么香過大連、延邊?

發布時間:2023-05-09 11:33:24  |  來源:鳳凰網  

一城吃遍全東北!


(資料圖)

在人們的印象里,沈陽是一座非常舒服的城市,這里有各種風格的洗浴中心,牛奶紅酒蘋果醋,能入口的都能用來洗澡。還有雞架的萬種吃法,讓人不禁感嘆,這得是多會享受的人,才能想到的餐桌之樂啊。

雞架之城沈陽,有萬種各種雞架做法。 圖/圖蟲·創意

但如果你深入沈陽,就會發現,生命力,才是沈陽的魅力核心。作為東北小吃的集散地,沈陽對各路美食敞開懷抱,同時也大刀闊斧地改良,往冷面里加肉醬,給來自四川的麻辣燙減麻減辣加糖加醋,就連普普通通的炸串,每家的醬料都各有花樣。

醬料,沈陽炸串的靈魂。 攝影/月半小仙

二戰時大量從朝鮮半島遷徙而來的朝鮮族,在沈陽西塔落地生根,百年間發展成“全球第二大朝鮮族風情街”,傳統的泡菜、打糕、魚餅和時尚的醬蟹、烤鰻魚,都可以在沈陽盡享。

朝鮮族的辣白菜,已經成為沈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圖/圖蟲·創意

悠久的歷史和渾河兩岸豐盈的物產也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東北菜,八大碗是滿族文化的延續,“焦子”烤串是重工業的見證,每一段歷史,都給沈陽留下了獨特的美味。

01 麻辣燙、雞湯面、肉醬冷面......

比雞架還好吃!

雞架,沈陽最響亮的小吃,屢上熱搜,甚至有人專門坐飛機來沈陽,只為吃一口雞架。作為雞架之城,沈陽有萬種吃雞架方法,烤、烀、炸、熏、炒、拌,這是沈陽人無窮的想象力,也是對美食的極致追求。但沈陽人對美味的追求不止于雞架,還有那萬種可以跟雞架搭配,同樣美味的小吃。

老式麻辣盆、八王寺和炸雞架,是沈陽版本的“三秦套餐”。老式麻辣盆是四川麻辣燙進入東北后第一次改造的成果,也叫老式麻辣燙,不加麻醬,保留了麻辣的風格,主角是東北紅薯粉和豆泡,曾經是不富裕年代廉價頂飽的首選,如今則是沈陽人的童年回憶。近些年搶了老式麻辣盆風頭的還有撫順麻辣拌,可以簡單理解為涼拌版麻辣燙,加糖加醋的風格,是沈陽人的新歡。撫順距沈陽不過1小時車程,如果時間充裕,麻辣拌值得你專門去一趟撫順。

酸甜口撫順麻辣拌,如今也是沈陽人的新歡。 攝影/陳鴻博

一碗雞湯面配老雪,是沈陽人深夜覓食的首選。烀雞架的雞湯做面湯,一碗只要5元,卻擁有極致的鮮美。拌雞架剩下的香菜根也可以單獨成一道涼菜,與雞架組成下酒雙雄,不知聆聽了多少沈陽人的快樂與哀愁。

“焦子”是沈陽烤雞架好吃的秘訣,也是沈陽燒烤美味的秘訣,這是一種用于煉鋼用的炭,火力猛,溫度高,烤出的串熟得快,表面油滋滋,肉里保留了很多汁水,煙熏火燎的獨特風味,是重工業帶給沈陽美食的饋贈。

上:“焦子”烤雞架;下:烀雞架和雞湯面。 圖/紀錄片《宵夜江湖》

辣炒雞架,沈陽人吃冷面的固定搭子,酸甜口的雞架酥脆,配上冰涼的冷面瞬間消解酷暑里的饑餓。整個東北地區,冷面都各有特色,蘇家屯的肉醬冷面卻是沈陽獨一份。冷面用的是玉米面,相比延邊的蕎麥面更勁道更硬,湯是咸口的牛肉湯,口感更為清冽,澆上牛肉末跟辣椒炒出的醬,在湯里散開,湯底紅彤彤一片,是冰涼與香辣的雙重刺激。

肉醬冷面的靈魂就是紅彤彤的辣醬。 圖/ 沈陽小資美食

02 堆成小山的泡菜、鮮到爆炸的醬蟹......

滿滿朝鮮族風情,都在西塔一條街

不僅冷面,沈陽整個城市美食的風格都受朝鮮族影響很深,自19世紀90年代開始,大批朝鮮族人來到沈陽,也帶來了各種朝鮮族美味。不僅街邊有隨處可見的冷面店,無論是不是朝鮮族聚居區,每個菜市場都必定有一家賣泡菜的攤子。

但朝鮮族美食密度最高的,還得是西塔街。西塔街位于和平區西北部,是沈陽三大朝鮮族聚集居住地區中最繁華的一個(另外兩個分別是 明廉和滿融) 。西塔街不算長,從南到北不到1000米,卻密布了上百家朝鮮族特色餐廳從小吃到烤肉再到傳統餐廳,脊骨湯、參雞湯、打糕、米腸,都能在這里找得到,白日里人流涌動,夜里也是座不夜城。

西塔夜景,街道兩邊朝鮮族美食密布。 圖/視覺中國

同樣是朝鮮族聚居區,相比延邊的傳統,西塔的美食會更為時尚、年輕。街邊的小吃店不僅有炒年糕、魚餅湯,還有各種韓劇里經常出現的小吃,如紅豆餡的烤魚餅、當著面現卷的紫菜包飯。 雖然沈陽不臨海,但省會的物流優勢,讓西塔擁有極致的鮮美,能拌三碗大米飯的醬蟹、肥潤的烤鰻魚和熱騰騰的蜆子面是沈陽年輕人聚餐的據點。

香到爆炸的醬蟹拌飯。 圖/網絡

走出西塔主街,鉆進旁邊東西向的小街道,還有更生活化的朝鮮族風情。在胡同里的小菜市場,幾乎可以買到朝鮮料理中的一切食材,尤其是十幾種辣椒醬更是令人叫絕,有專門用來拌飯的,有用來做辣白菜的,有用來蒸魚的,還有用來醬蟹的。泡菜也是有十幾種,枸寶、蘿卜咸菜、黃瓜,就連普通的辣白菜,也分偏酸、偏咸、偏甜三種。

各種各樣的朝鮮族拌菜、小咸菜。 圖/圖蟲·創意

03 最有創造力的東北菜,

和傳統細膩的遼菜,一起在沈陽混搭

人們以為東北菜千篇一律,其實沈陽的東北菜格外跳脫。

以鍋包肉為例,沈陽鍋包肉,番茄醬味的,肉片裹上漿大火油炸,最后用番茄醬和橙汁調味,相比哈爾濱版本,少了酥的口感,但是更為脆硬,果香也豐富了鍋包肉的風味。加番茄醬,可能會有人覺得異端,但這真的不是沈陽人胡來,甚至比如今的哈爾濱老式鍋包肉更早出現

番茄醬調味的沈陽鍋包肉。 圖/視覺中國

1911年萬國鼠疫研究會在沈陽召開,鍋包肉創始人鄭興文去沈陽擔任萬國鼠疫研究會的廚師長,為了讓更多外國人適應中國菜,便加入了從西方來的番茄醬作為鍋包肉的調汁,這一做法被沈陽廚師使用至今——而如今的哈爾濱版鍋包肉,則是1922年才改良出的。

沈陽的餃子也不一樣,比如創于1829年的老邊餃子,是世界吉尼斯記錄“歷史最長的餃子館”,餃子的餡是用鍋煸一下再包,餃子又香又軟。還有沈陽獨一份的四絕菜,熘肝尖、溜腰花、溜黃菜、煎丸子,這是張學良的最愛。

老邊餃子的餡料先煸一下再包,很有特色。 圖/岳志強

傳統的滿族菜,也是沈陽美食里必不可少的元素,白肉血腸、烀肘子、薩其瑪以及酸湯子等在沈陽都能吃到。尤其是沈陽的酸菜火鍋,作為東北唯一靠海的省的省會,還會用螃蟹、大蝦作為湯底鮮味的加持。

東北的酸菜鍋,海鮮打底。 圖/圖蟲·創意

最早滿族人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吃野豬、狍子、鹿、熊、山雞,現在野味已經禁止使用,但“扒”“燒”“烤”“烀”“燉”的烹飪手法還完整保留,比如滿漢全席之一“下八珍”的八大碗,在沈陽還能吃到,這是作為曾經的滿族政治中心遺留給沈陽的美味。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沈陽特色滿族民俗餐廳,你還會看到一邊吹喇叭,一邊用小轎子抬上桌的小雞燉蘑菇。小雞和蘑菇,遼沈地區黑土地的饋贈,敲鑼打鼓地上桌,則是沈陽人豪放又歡快的娛樂精神

沈陽可能是東北最被低估的旅行目的地,沈陽人的旺盛的生命力,讓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段段刻骨的故事,也留下了一口口驚艷的美味,無論是貧窮時誕生的雞架,輝煌時遺留的滿族菜,還是如今各種極具創造力的小吃,沈陽的美味,都值得讓更多人看見

沈陽美食的煙火氣,從白天到深夜。 攝影/徐佳儀

文 | 姜姜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