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風光無限。時下的黔西南農村大地,沃野千里生機勃勃,全州廣大農民備耕的忙碌身影點綴其間。
走進安龍縣錢相街道灣水井村烤煙種植基地,機器聲響徹田野,一片片煙地已經蓋好薄膜,一壟又一壟,整齊排成行,煙農們正忙著移栽烤煙苗。
“我家去年種煙42畝,毛收入25萬元左右,除去成本賺了10萬元左右。今年用上施肥起壟覆膜機后,移栽快、人輕松,并且質量好,豐收的信心更足了。”煙農陳應貴臉上樂開了花。
陳應貴種植烤煙已有20多年,是當地有名的種煙大戶,因為種煙穩定且有不錯的經濟效益,他的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今年他更是一舉把種植規模擴大到60畝,期盼能獲得更好的收成。
而在普安縣茶源街道萬畝茶園,滿園的茶香沁人心脾。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樹枝頭吐出新綠,茶農們搶抓時間上山采摘,指尖在茶壟快速跳動。
“這幾年我們的茶葉非常暢銷,基本上一出茶園就被收購走了。”茶源街道聯盟村茶農余澤坤介紹:“幾年前,采摘好的茶青需要我們背到加工廠去銷售,現在收購商就在茶園外面等著搶購。”
“每天采茶更起勁了。”余澤坤說,上山采茶看到的都是大家的笑臉。“把茶管理好了,致富不再難!”
余澤坤家里有18畝茶園,每年售茶收入10萬余元,去年他重新裝修了自家房子,今年還準備再流轉土地多種植10多畝茶。
……
在金州大地,一幅壯闊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圖景正徐徐鋪展開來。
農業興則根底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一直以來,黔西南州始終把農業產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近些年更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結合本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以“十大”特色產業為重點,實施農村產業革命,推動鄉村振興,全州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2021年,黔西南州完成糧食總播面積345.9萬畝,同比增幅7.3%;糧食總產量103.29萬噸,同比增幅1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44.63億元,增長9.0%;一產增加值265.29億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23元,增長10.3%;建成高標準農田31.53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這一組組數據是去年黔西南州在農業領域交出的“成績單”,數據背后,黔西南農業正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揚帆啟航。
高位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強化安排部署。州委州政府多次組織召開推進會,進一步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工作作出細致安排,成立了由州委副書記任組長,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和州政府分管副州長任副組長的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并組建了農業現代化工作專班,全力以赴推進全州農業現代化發展。
制定政策措施。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黔西南州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方向、重點和抓手。
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印發了《黔西南州農業現代化工作推進機制》,聚焦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工作調度、調查研究、督促檢查、信息報送、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印發《黔西南州推進農業現代化專項目標考核工作方案》《黔西南州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工作推進機制》等,以考核督促農業現代化工作落實落細,確保目標任務按時完成。
突出重點全力推進“三大體系”
全州緊緊圍繞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形成合力,著力夯實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強化農業現代化支撐保障,全力推進山地特色農業發展。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全力穩定糧食生產,以農田、農機、農技、農資、農時“五農”為抓手,逐項細化工作目標任務,落實一對一包保制,以清單化、網格化的工作措施保障全州糧食生產安全。二是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種植業,推進種植業穩規模、提質量,規模化初步成形,百萬畝以上的產業有水果、蔬菜、中藥材,五十萬畝以上的產業有薏仁米、茶葉。三是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漁業,建成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243個,推進以興義市海臻養殖場、普安縣現代養殖場、義龍新區樓納養殖場等為代表的集約化立體養殖示范。四是推進農旅一體化建設,推動以普安縣江西坡茶旅、興義市高卡及晴隆縣光照漁旅、冊亨縣巖架蕉旅、貞豐縣北盤江沿岸果旅、興義市十里坪菜旅等為代表的休閑農旅產業化建設,打造集生產、加工、營銷和農旅融合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
著力夯實現代農業生產體系。2021年完成秋收面積256.96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16.27萬畝。秋冬種方面,以“穩糧擴油、調優結構”為要求,制定秋冬農業生產指導意見,召開全州秋冬農業生產暨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開展處級干部包保服務各縣秋冬種工作。奮力推進山地農業機械化,加大農用地“宜機化”改造力度,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探索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規范和技術模式,2021年全州農機總動力302.49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40.1%。
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4家企業申報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普安縣宏鑫茶業有限公司和貞豐豐源現代有限公司已推薦至農業農村部,已培育474家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03家);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全州登記農民合作社4374個,新增997個,其中國家示范社14個、省級74個、州級177個。二是聚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風險評估和專項檢測,完成抽查抽樣4423個,合格率99.89%。三是緊抓農業產業大招商,謀劃招商項目91個,積極赴廣東珠三角(深圳、惠州)、四川、重慶等地開展招商集中推介系列活動,大力開展“農民豐收節”、春節農產品年貨節等主題活動,積極邀請客商走進來。四是撬動多元化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投入資金10.6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8.29億元,省級財政預算2.39億元。
緊扣關鍵深化農村建設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黔西南州各級各部門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組建集體經濟組織1225個,完成股改的村1195個,“三變”改革實現縣域全覆蓋,全州9個縣(市、新區)136個鄉(鎮)1147個村開展試點工作,占行政村總數的100%。切實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各鄉鎮(街道)均成立聯審聯辦工作機制,設立了農村宅基地申請受理窗口,審批農村宅基地4359宗。
人居環境持續提升。黔西南州持續開展以整“五臟”、治“六亂”、創“七美”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摸排,共計摸排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廁199989戶,整改33136戶,其中立行立改2683戶,“十四五”期間整改22182戶。
鞏固農業生產安全。黔西南州持續加強農資產品監管,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出動執法人員6731人(次),檢查市場1881場(次),經營門市5964個(次),企業424個(次),農產品生產基地912個(次),立案查處案件228起,結案98起。繼續實施合格證試點,214家經營主體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30728張,帶證上市農產品26453.16噸,加強追溯信息線上監控和線下監管,511家生產經營主體登錄農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并使用推廣。
東風起,萬物勃發。接下來,黔西南州將圍繞“穩產、優供、增效”的目標,在“穩糧提產、高標準農田建設、調優特色產業強化加工和品牌、加快現代種業、農業機械化、惠黔協作、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農業產業投入”上狠下功夫,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高標準農田水土資源利用率、農業科技推廣普及率和農業機械綜合利用水平,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進入“快車道”,進一步保障全州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