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而全”向“優而精”進化 江蘇新能源汽車業亟待解答

發布時間:2022-05-17 09:19:21  |  來源:江蘇經濟報  

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到智能網聯,產業鏈完備,產業規模龐大,多數環節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迄今,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版圖中,這是江蘇業界最突出的優勢所在。

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擴容,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不斷“蛻變”和延伸。越來越多海內外企業的涌入,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的諸多細分領域相繼進入“群雄競逐”的時期。市場及產業的全新背景之下,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江蘇零部件企業的個體優勢、江蘇產業鏈的整體優勢,更多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新的挑戰。新一輪的產業發展周期,如何加速升級,從“大而全”向“優而精”進化,已成為江蘇新能源汽車業亟待解答的命題。

優勢突出: 有全國“最完備”的產業鏈

在國內各省市之中,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包括整車、零部件和配套設施產業鏈,可以用“最完備”來形容。

江蘇省工信廳產業轉型升級處(省汽車工業辦)處長熊斌謙如此概括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其一,零部件制造業門類齊全,全國領先;其二,新能源汽車的獨有關鍵零部件領域,江蘇企業實力居前甚至居首,如:動力電池、電動系統、電控系統、車聯網等;其三,產業鏈多數環節實力強勁,如:所有汽車通用的車身、底盤、車燈、模塑件等,又如:尚在產業化前期的氫燃料電池及裝備研制。正因擁有上述一系列優勢,江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能的利用率在全國領先,與新能源整車制造業低下的產能利用率反差明顯。

例如,江蘇動力電池制造的綜合實力已居全國第一,不但產能最大,技術水平同樣領跑。國內龍頭電池廠商幾乎已聚首江蘇。業內“老大”寧德時代投資的江蘇時代動力產能為30~40吉瓦時,中創新航常州基地今年產能預計可達40吉瓦時,蜂巢能源常州基地產能約為10吉瓦時,北電愛思特江蘇公司8吉瓦時。此外,南京LG新能源產能約40吉瓦時。寧德時代、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目前是國內動力電池業的三巨頭,僅常州和南京兩地現有產能之和即已達到130~140吉瓦時。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電池裝車量為51.3吉瓦時,同比增長1.2倍。換言之,江蘇一省的產能即可滿足全國市場三個季度的動力電池需求。截至去年年底,常州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占全國總量的1/3,全國城市排名第一;已建和在建產能已逾230吉瓦時。該市動力電池企業銷售收入逾660億元,增長近2倍。

江蘇動力鋰電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中創新航自主研發的L221N169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260瓦時/公斤,常溫循環壽命≥2500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升科技(常州)研發的高鎳正極材料鎳含量>83%,國內領先。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小強告訴記者,該公司推出的最新電池產品,最大續航里程已達800公里,今年年底可能達到1000公里,相比幾年前普遍200~300公里的指標大幅提升。圍繞著電池廠商,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電池系統、制造裝備、檢測認證等關鍵配套環節,眾多江蘇企業迅速壯大,也已逐漸成為國內細分領域的領軍者。如:正/負極材料領域的江蘇貝特瑞,隔膜領域的當升科技(常州)、蘇州捷力新能源、星源材質,電解液領域的張家港國泰華榮等。

在電機和電控細分領域,逆變器技術、純電驅動系統、高速減速器及變速器,電空調、電轉向、電制動等,同樣鏈條完善,競爭力較強。電控系統供應商南京越博動力、匯川技術,電動汽車空調供應商南京奧特佳等,都是行業佼佼者。

熊斌謙認為,江蘇新能源汽車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即使是競爭力較強的環節也須不斷升級,總體而言仍須“補鏈強鏈”。他舉例道,近期由于上海、蘇州等地疫情,關鍵零部件供應不足,大批新能源整車企業產量大幅下降,從側面證明了我省這一產業鏈企業的技術水平、產能均存在不足,難以完全替代進口或其他省份的產品。熊斌謙坦言,對于既有的“長板”,應繼續鍛造,使之強化和延伸;對于“短板”,必須迅速補齊,消除“卡脖子”的關鍵環節。

“長板”再鍛:從動力電池到車聯網

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到充電、車聯網設施,皆屬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長板”。但熊斌謙指出,面向《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對照“強鏈”的方向,不少“長板”也需再鍛。例如:圍繞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亟須繼續以政策引導、重大項目投資帶動自主創新,培育形成一批“江蘇創造”的生態主導型企業。

“鍛長板”的焦點何在?專家分析,欲徹底消除國人的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必須進一步提升。對于整體實力強勁的江蘇電池業界而言,這就是新的機遇。因此,我省電池廠商應集中力量,加快突破高比容量及高安全正/負極材料、耐高溫隔膜材料、耐高壓阻燃電解液、固態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王小強坦言,近年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有所減緩,與電池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從2010年至今,雖迭經起落,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仍一直引導著產業進步。明年補貼即將徹底退出,產業也已經走過了拐點,需求增長開始加速,所有企業必須轉向真正的市場導向,依靠技術創新贏得新一輪競爭。

需“鍛造”的還有先進產能。雖然我省電池產能較大,且持續增長,但目前并未全部實現量產,智能制造的比例也有待提高。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市場動力電池一直供不應求。尤其是今年春節后,疊加疫情及原材料漲價的影響,車企一度出現“電池荒”,從側面證明:一旦供應鏈遭遇沖擊,我省產能“韌性”依舊不足。

其次,在充電設施領域,我省數量較大,車樁比全國領先,但布局并不均衡。全省公共充電樁大部分分布在蘇南,尤其是南京、常州、蘇州、無錫。另一個隱憂是省內充電設施產業鏈的不少關鍵環節存在短板,自主可控度不高。省內各運營商的充電設備數據還難以互通互聯,智慧化水平也有待提升。此外,超級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無線充電等新技術,“光儲充放”等新型充電站,均需企業加快研發,予以突破。

江蘇萬幫數字能源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及服務領域的龍頭之一,核心品牌“星星充電”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前列。在大功率直流充電技術、智能運維平臺等既有優勢基礎上,該公司在國內率先提出了“移動能源網”概念,即“車、樁、網”的深度互聯,并已面向海內外新能源汽車廠商、公交企業、互聯網企業等提供“云服務”。近年來,萬幫與奔馳、保時捷、比亞迪、北汽等全球近60家知名車企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多年的“鍛長板”之舉初見收獲。

其三,在智能網聯應用領域,以南京、無錫等城市建設國家級江蘇車聯網先導區為契機,江蘇業界須盡快突破智能駕駛算法、域控制器、汽車線控底盤、道路融合感知、車聯網信息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從而盡快實現為車輛與車輛、云平臺、道路設施之間提供高質量的通信服務。據了解,無錫天安智能、航天大為等創新型企業正循此需求全力攻關。

短板須補:車用芯片之困

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短板”不多,但均在前沿關鍵領域。車用芯片是其中最突出的“短板”。雖有南京芯馳、連云港大陸電子等一批創新型企業,但迄今產業化應用規模有限,競爭力尚不強。我省新能源產業“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目標之一,便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車載芯片、傳感器、中央處理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安全密鑰等是核心產品。對于我省業界而言,這一細分領域——尤其是車用芯片,十分關鍵,亟須補齊。

其次,在面向智能駕駛、交通大數據服務等車聯網智慧應用以及輕量化設計等前沿技術領域,我省業界也亟待創新突破。

其三,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另一條路徑,我省業界應依托南京、徐州、蘇州等城市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加快推進示范應用,真正實現產業化成果。專家認為,燃料電堆關鍵材料、高壓儲氫瓶等核心產品將是今后的重點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培育產業鏈各環節的品牌企業,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發展新能源汽車服務企業,也是我省新能源產業鏈亟待填補的“短板”所在。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智能網聯 生物醫藥 信息技術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