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強迫購物的老毛病為什么改不了?

發布時間:2021-04-30 13:54:08  |  來源:南方日報  

“五一”假期模式即將開啟。大家在關心去哪玩的時候,也被這幾條新聞刷屏了:湖南張家界,一名游客被導游帶去四處購物,還被導游怒罵:“騙吃騙喝,你們投訴老子一下試試。”云南西雙版納,一名游客接到家人“兒子生病要做手術”視頻通話,結果導游怒懟稱“孩子沒死就得進去購物”。事發后,兩地分別表態已經開展調查。

旅游強迫購物早已備受詬病,其主要來源是不合理低價游。一分錢一分貨是基本的市場常識,但在旅游業,卻屢屢見到“500元暢享六日游”等宣傳活動。這種旅游產品嚴重背離價值規律,不僅不能保證旅行社和導游的收入,甚至都不能覆蓋基本的食、住、行、游成本,其獲利途徑必然是誘導或變相強迫游客購物,有的則是吞掉游客押金,或在旅游過程中以各種理由補收或強迫游客另行交納費用。

翻看新聞,導游的話語簡單粗暴,傷害很大,侮辱極強。但客觀地說,這與幾年前媒體曝光的問題沒什么不同。這就讓人納悶了,我國旅游法明令禁止強迫游客購物,一些地方年來的整治力度也很大,但是旅游強迫購物的老毛病怎么就改不了?

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形式越來越隱蔽,商家以“健身舞比賽”“廣場舞大賽”“紅歌大賽”等名義組織低價游;有的消費者喜歡貪便宜,盡管發現團費有違成本常識,依然抱著僥幸心理……但最根本的,可能還是一些地方的旅游觀念出了問題,仍然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簡單層面上,只想通過低價競爭把游客拉過來,爭取一錘子買賣。至于游客怎么想,以后還會不會來,都不在自己的考慮范圍內。

旅游不是一次門票消費,也不應該坐吃山空。當前,旅游業倡導向“全域旅游”轉變,這意味著地方經濟只有著眼未來,不斷優化服務、優化品牌,才能使自己有更長遠的競爭優勢。強迫購物的嚴重后果在于,即便是極少數人的行為,都會嚴重傷害當地的旅游形象,損害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起來,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旅行社與商家不當利益合謀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要試水導游執業自由化,改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正向的旅游市場氛圍,引導旅行社憑質量和服務取勝,而不是陷入惡競爭循環。

專家預計,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超過2億人次,這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對一些旅游地區來說也是一次挑戰。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延伸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產業,地方政府必須將服務態度貫穿到每個環節,防止強迫購物、天價消費等事件的出現。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讓大家玩得放心安心。(記者 王慶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