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如何走出縮量“泥潭”?

發布時間:2023-09-26 12:05:11  |  來源:中財網  


(資料圖)

觀點:8月以來A股成交持續萎靡,9月更是一度創下年內單日最低成交額。在海內外多方抑制以及北向資金創歷史的凈流出下,市場整體交投迎來萎縮周期。這種成交的集中萎縮,即表明市場信心不足,觀望情緒濃厚,也表明階段底部正在醞釀。指數仍有盤整需求之下,需要靠外力來打破這種狀態。結合歷史看,想要結束這種縮量的盤整格局,仍需海內外的多方努力和協作。

9月20日,A股成交金額僅有5702億,創下年內成交新低。而隔日的9月21日,兩市延續不足6000億的成交水平,再次延續地量成交。而回顧8月以來,市場成交整體萎縮,多數時期維持在6000億左右。成交集中低迷,反應出市場交投熱情的冷淡,也表明市場觀望情緒的濃厚,整體不利于市場的向好表現。

造成市場成交持續低迷的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方面,國內經濟復蘇弱勢,市場整體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中美貨幣政策相左之下,雙方利差不斷擴大,北向資金創紀錄的凈流出,給市場帶來信心和情緒的影響;此外,一系列政策釋放下,市場收效甚微,觀望情緒加碼。再加上國內交易短期一系列問題,使得市場情緒低迷。歷史行情表明,長期成交低迷不利于市場的活躍,也不利于指數整體的向好發展。因此,如何打破這種僵局,提振市場信心,才可能迎來階段的活躍。

根據東吳證券的研究,2000年以來A股共經歷過5輪底部區間的縮量下跌,拐點分別出現在2005年7月、2008年11月、2012年12月、2014年6月、2018年11月。回顧歷史,A股走出底部無非受到四類催化:1、政策利好;2、海外壓制因素邊際改善;3、經濟基本面好轉;4、海內外流動性寬松。回到當前市場,最主要的矛盾或在于國內基本面的加強以及海外流動性的緩解。首先,國內經濟整體復蘇,但還不強,市場想要擺脫徹底的成交低迷,仍需政策刺激下經濟的進一步向好。這點,隨著下半年以來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8月以來經濟持續恢復力度的加強,四季度效果或逐步顯現;其次,當前中美利差持續擴大,年內美聯儲仍有加息預期下,或許還難以很好扭轉。不過,美聯儲加息周期進入尾聲,后期美債利率整體回落也僅是時間問題,北向資金大幅流出的態勢將逐步改善。

因此,海內外看,影響市場成交萎縮的核心矛盾正在邊際放緩,后期也將在國內基本面回升以及海外流動性影響減弱之下逐步好轉。屆時,市場成交重返活躍區間也僅是時間問題。而對于市場來說,往往炒預期為主。一旦海內外乙方影響因素繼續優化,那么階段的提前活躍還是可以期待的。

總結下:8月以來持續的成交萎縮以及9月市場成交的年內新低,使得市場陷入成交低迷的泥潭。而打破這種格局,需要內外整體的發力。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力度的加強以及海外流動性影響的邊際減弱,預計這種囧態后期逐步改善。對于戰略投資者而言,當前市場成交低迷下的相對低位,或是不錯的配置時機。而波段投資者,也可適當逢低低吸,博弈成交驟減之后的可能的反彈行情。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