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資訊:韓忠益:減持花頭濃識別不容易

發布時間:2023-01-14 09:50:52  |  來源:中財網  

年前筆者曾經寫了一篇《違規減持,踩著走高的股價“誤操作”而來》一文,主要是說在有些違規減持的背后,所涉股票往往處于高位,或者在宣布減持后不久,股價就開始進入上升通道,前者吃相比較難看,見股價走高,忽然想起要減持,也不發什么提前公告,悄悄進莊,打槍的不要,先拋了再說。

文章發表后,不少投資者留言,認為對違規減持的,不能以罰款了事;還有的認為誤操作是不是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后果,區區幾十萬元罰款根本沒有威懾力;還有的建議:未經公告就減持除了罰款,還應該上個人不誠信名單,減持額的一半上繳國庫,而且應該限定價格等額買回來。看來,投資者對這種無底線的減持行為是深惡痛絕的。

今天再來說說“在宣布減持后不久,股價就開始進入上升通道”的另外一種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A股市場中,除了吃相難看的違規減持外,更多的是在股價尚未啟動時提前披露減持計劃,一旦投資者看見重要股東要減持的消息,往往當利空處理先拋為敬。其實這里的玄機常常不為外人道。

一般情況下,股票減持通常是一件壞事,至少不能算什么好事。如果減持數量較多,短期內會壓制股價,使股價下跌,但對中長期股價一般構不成特別大的壓制,股價的中長期走勢最終仍與公司基本面相關。如果減持數量不多,對股價的影響更是只來自心理層面。而減持公告披露時,如果上市公司股價處于低位或者披露當日股價還狠跌一把后迅速止跌的話,那還得留個心眼——低位減持,大股東(含重要股東)會不會心有不甘啊?資本的逐利性在A股市場中常常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揮。利用減持公告進行最后的砸盤挖坑是A股市場中常見的“風景線”。

2021年7月27日中國海防公告:公司于2021年7月25日收到國風投基金《關于減持計劃結果的告知函》,截至2021年7月25日,原定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即不超過7106200股的減持計劃時間屆滿但未實施。當天A股大挫,該股受此“利好”刺激卻收出紅陽。誰知道,第二天,公司又刊登公告說:收到“國風投基金”《關于計劃減持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洋防務與信息對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告知函》,擬通過上交所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50%,減持期間為本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具體為2021年8月18日至2022年2月17日之間。當日中國海防大跌9.91%,兩天后見底23.81元。機構利用減持消息狠狠洗盤并挖出深坑,半年不到,該股攀至42元之上。

去年4月20日,持有廣東高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776606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76%)的股東興昌塑膠五金廠有限公司,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947.2萬股。消息披露一個星期內,股價大挫,見底1.74元然后迅速拉升,3個月后股價翻倍。

去年5月14日,七一二發布減持公告:減持計劃的主要內容是TCL科技擬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將減持數量不超過772000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數量不超過1544000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公司見報之日,該股一根長陰伺候,一周后,長陽反包,5個月不到漲幅接近翻倍。

筆者不能憑空臆想斷言上述這些具有前瞻性的減持公告一定藏有貓膩,但上市公司披露減持公告后,股價在短暫形成“黃金坑”后走出一波大幅拉升行情倒是屢見不鮮。重要股東們在股價上漲時進行高位減持能夠獲得更多收益也是客觀事實,所以,存在不存在重要股東與機構聯手做局、相互配合的問題,筆者相信“查不出的都是高科技”,玩不轉的才是真傻瓜。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每一次減持信息披露,都會如期減持,有時減持時間過半后,重要股東們依然沒有減持,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有的就是原始股東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即利用減持消息打壓清除或低吸更多浮籌,同時,一個賬戶進,一個賬戶出,看上去似乎沒有減持,其實通過低吸已經撿取了不少廉價籌碼,規避了個人股東20%的所得稅,后面若再來一波高位減持則獲利巨大。

另外,如果占得信息優勢的重要股東通過減持來平滑上市公司的風險,或者對上市公司的未來不是很看好的話,則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利空,這時要及時遠離,而不能把每一次在減持信息披露后的下挫都想當然地認為是挖“黃金坑”。真偽兩種“黃金坑”的一大區別就是在減持信息披露后,股價下跌不是無窮無盡的,真正的由減持信息打壓的“黃金坑”一般在一周內就能形成,并會迅速進入上升通道。

關鍵詞: 上市公司 上升通道 信息披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