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導讀:1桂浩明:“降息”及時雨提振市場信心2皮海洲:期待滬深港通交易日歷進一步優化3劉柯:激活資本市場反哺實體經濟4宋清輝:元宇宙價值無限還是泡沫起點5郭施亮:取消購房公攤面積的時機成熟了嗎?6應健中:融資功能暢通市場不缺淘金機會7曹中銘:光喊股價被低估沒用苦練內功是提振之道8韓忠益:并購重組中合格守門人角色很重要
1桂浩明:“降息”及時雨提振市場信心
從數量工具“升級”到價格工具,央行釋放穩增長穩市場積極信號
嚴格意義上講,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續做中期借貸便利和開展逆回購時下調10個基點利率的舉措,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降息。因為在這一操作過程中,交易的對手是商業銀行,其指向是降低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而商業銀行不至于馬上把此類操作的效果在其對社會各界的貸款中全面體現出來。當然,現在有人把央行這次公開市場中主動調低利率的舉措,視為本月下調LPR利率的一個信號,而LPR作為代表性商業銀行共同協商產生的最優貸款利率,具有對市場利率走勢的引導作用,在社會上影響就比較大了。不過即便如此,這也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全面降息,因為央行并沒有下調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然而,這絲毫不影響央行此舉的重要意義。
很多人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情況,就是在上周末公布的7月份新增信貸與社會融資額等金融數據,不但普遍大幅低于前值,也明顯低于在這之前市場形成的一致預期。雖然由于6月份相關數據有很大的增加,處于歷史高位,因此對于在7月份數據有所回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畢竟本次回落的有點多,不免令人對實體經濟的運行狀況產生擔憂。特別是公布了創新高的廣義貨幣數據后,更是聯想到可能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不是那么強,而且很有可能相當部分的資金并沒有進入到實體中,而只是在金融領域空轉。由此,對接下來的宏觀經濟格局也就產生了某種不安,表現在股市上就是不少人對后市產生了極度謹慎的心理。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采取了在公開市場操作上“降息”的舉措,使用了價格工具,向市場發出了金融將進一步支持實體,貨幣政策要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信號。由于在這之前,很少有人會想到央行會有這樣的動作,所以突如其來的“降息”在市場上具有不小的沖擊性,在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在看來,此舉有效地對沖了7月份信貸以及社融數據等銳減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在穩定股市上也產生了積極作用。
進一步說,從央行這次對價格工具的使用來看,也是屬于水到渠成的一種調控。由于歐美等西方主要經濟體都處于加息周期中,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要反過來降息,面臨的壓力是比較大的,而且考慮到通脹因素,全面降息的效果也未必很好。
自去年以來,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總的來說是偏向于使用數量工具,但目前形勢下僅僅這樣操作還不夠,在并不具備調降基準利率的情況下,先降低金融企業的融資成本,并推動其在社會上降低貸款利率,鼓勵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努力用好資金,讓經濟活動能夠加速運轉起來。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各方面的需求都十分旺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經濟主體的貸款利資金成本,會推動其增加生產,為市場提供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從而促使實體經濟的企穩回升。
站在股市的角度來說,經歷了5、6月份的較大力度反彈,大盤在7月份有所調整。8月份迄今得走勢則頗為膠著,這應該也與實體經濟復蘇不如預期有關,市場上雖然不缺錢,但錢卻在實體經濟之外空轉,這無疑會動搖投資者的信心。而這次在公開市場操作領域上的“降息”,對股市而言其最大的效果是傳遞出來了來自金融部門的穩增長、穩市場信號,能夠在相當程度上讓投資者忐忑不安的情緒得以克服。本來,在看到7月份的金融數據后,投資者都擔心橫盤了一段時間的股市會不會就此下臺階,而現在這個顧慮被打消了。既然有實體經濟的“降息”預期在,而且股市的估值本身也比較低,那么很可能就在目前點位附近得以穩住,而穩住以后就有機會在充分整理的基礎上有所上行。盡管基于各種現實的因素,不能指望今年出現大牛市,但是在政策的呵護下,市場相對活躍,下半年市場交易重心比上半年有所抬高,結構性行情在較大氛圍內展開,還是有極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