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20年11月26日,俄羅斯護衛艦從白海向位于巴倫支海的一個目標發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人民視覺)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7月13日報道】題:對付“鐵穹”的中國高超音速拳頭—中國軍事技術超乎美國人想象(記者 康斯坦丁·奧利尚斯基)
【資料圖】
中國在新軍備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在高超音速領域也不例外。裝備高超音速武器是打贏任何戰爭的保證,因為它們飛行速度極快,極難追蹤和摧毀。當這種武器與人工智能控制系統相結合時,就會變得神出鬼沒、無懈可擊。
關鍵問題取得重要進展
高超音速武器研發已成為席卷世界所有大國的全球軍備競賽,中國和俄羅斯在其中處于領先位置。與任何其他國家不同,俄中已擁有現役的高超音速武器。據之前的報道,在中國去年進行的一次高超音速武器試驗中,試射的導彈以5倍音速繞著整個地球飛了一圈,最后幾乎命中了位于南海的目標。
現在,參與高超音速項目的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正在研制一款具備更出色紅外制導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后者能以每小時6200公里(超過5倍音速)的速度擊中移動目標。中國軍事科學家認為,美國要到2035年才能獲得類似技術。在進行熱尋的的過程中,導彈的“大腦”會跟蹤紅外光譜的電磁輻射以追蹤目標。熱傳感器需在極低溫度下工作,但導彈表面溫度可能高達數千攝氏度,會對紅外傳感器造成背景干擾。
由于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極快,定位和制導系統若發生微小錯誤都會導致導彈命中精度出現巨大偏差。
高超音速武器的設計初衷是打擊防空系統和地面固定目標。的確,追蹤指揮所非常容易,追蹤戰艦也不難,畢竟它是沿著可預見軌跡在穩定平面上運動的大型物體。然而,要擊中街上的某輛汽車就要困難得多,因為附近可能存在許多相似車輛。糟糕的機動性也曾影響高超音速導彈完成許多作戰任務。但這些都已是陳年舊事。
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的研究團隊已在解決高速條件下精確定位移動目標的關鍵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這個問題是高超音速技術研發中的最大難題之一。但該研究團隊稱已發明了一種革命性方法,能夠消除目標引導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算力極強的彈載計算機會在接近目標時對其進行追蹤。經典的熱像儀會逐幀分析紅外傳感器獲得的圖像并建立目標的移動模型。
帶動諸多邊緣學科發展
中國軍方越來越相信,高超音速武器將改變未來戰爭的遂行方式。北京正積極投入預算資金以獲得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
中國《戰術導彈技術》雜志刊登的一份報告稱,共有約3000名科學家為解放軍的高超音速項目工作,數量遠遠多于常規武器項目的參與人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研制了一款可打擊商業無人機大小目標的高超音速地對空導彈原型。在測試發射時,這種導彈能夠識別在建筑物或樹木上方低空懸停的無人機,識別準確率接近90%。高超音速技術也帶動了許多邊緣學科的發展。中國的機器視覺技術正不斷改進,已經能夠識別遠距離外的熱信號,甚至還能區分不同的熱信號。
中國科研人員在研制新型導彈的過程中為昂貴的礦物材料找到了廉價替代品。例如,他們在紅外探頭中使用硫化鋅玻璃取代金剛石,同樣獲得了極為干凈的圖像,且極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中國還在研發對付高超音速導彈的防空系統。他們的反導導彈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攔截并摧毀瞄準中國的美國導彈。這種系統還將具備人工智能,可預測敵方導彈的飛行軌跡。
美國目前尚未掌握可確保對中國實施高超音速打擊的技術,但這樣的狀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鑒于美國國防部已把高超音速武器稱為“國家防御戰略”的關鍵優先項目,中國現在就需要為遭受這種導彈攻擊的可能性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