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阿縣牛角店鎮紅布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村莊四周,400余畝欒樹、白蠟、法桐隨風搖曳;農戶庭院,棗樹、石榴樹、核桃樹、柿子樹剛剛冒出嫩芽;村中心廣場上,櫻花、紫葉李爭相吐蕊
“村里種樹,既美化環境,果樹結的果多了還能賣錢,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村級林長、村黨支部書記劉善科說。
東阿縣有510名像劉善科這樣的村級林長,全縣設立縣、鎮、村三級林長,逐級壓實林長責任,大力“護綠、增綠、用綠”,全縣森林資源保護力度逐步加大,林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510名村級林長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行“平清種增改”(即平整空閑地、清理垃圾雜物、種植蔬菜和果樹苗木、增加群眾和集體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和改變不良習俗),帶領群眾在清理出的街道兩側、村莊周圍、房前屋后、庭院內部、池塘溝渠、宜林荒地荒灘等適合地塊,因地制宜栽種核桃、山楂、大棗、石榴等苗木,全縣涌現出如“棗樹村”紅布劉村、“桃花村”西楊村、“蘋果村”郭口村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鄉村振興。
“去年我的3畝大梨樹就掙了5萬塊錢呢,三年前擴種的37畝新梨樹今年也到了掛果期,等到了豐產期,估計年收入能達到50萬元。”4月7日,在東阿縣劉集鎮北崔村,果農臧貴如正在梨園里疏花。
和臧貴如一樣,全村200多戶基本都種植了黃金梨,北崔村已成為黃河岸邊有名的“梨園村”,全村梨樹面積發展到1600畝,并輻射到周邊10個鄉村。
為保證產品質量,北崔村采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東阿縣北源黃金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資、統一銷售,讓果農沒有后顧之憂。每到秋天梨子豐收的季節,全國各地來采購梨的經銷商絡繹不絕,北崔村的黃金梨也銷往北京、上海、濟南等地,并遠銷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小小的黃金梨成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俺村種梨20年了,很有經驗了,但還是得與時俱進才行,泰安果樹研究所的王少敏教授就是俺們的技術專家,經常來我們合作社給果農們作技術指導。”北崔村村級林長、黨支部書記曹興民說,“這幾天梨花開得美,好多來拍照的游客,天上不時還有來航拍取景的無人機。等秋天梨子成熟時,我們計劃搞采摘,也搞深加工,做成梨膏糖,讓更多的人吃上俺村的黃金梨產品!”
東阿縣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制度,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農)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13家,持續壯大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和康養等林業產業,推動縣域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為保護好珍貴的林業資源,東阿縣還成立了技術專家服務隊,通過開展集中培訓、林間課堂、巡回指導、線上實用技術講堂等形式多樣的林草技術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村級林長、民間林長、林農等相關人員的保護管理意識,增加其知識儲備;著力夯實“組織在縣、運行在鄉、管護在村”全責任鏈條,依托“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平臺,強化林長制工作末端管理,建立管理規范、信息互通、服務有效的網格化工作機制,打通森林資源保護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