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崩跌”,其它白酒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2-03-28 14:02:42  |  來源:中財網  

作者 | Giota

來源 | 知酒僧

白酒的行情脫離不了經濟環境,不論是酒商,還是消費者,在這種看不到盡頭的至暗時刻,保持資金靈活至關重要,現金為王永不過時,關鍵時候能救命。

茅臺(600519.SH)在跌,持續跌,這是好事。只是基數太高,跌幅不顯。不管是漲是跌,原因總是眾說紛紜,講來講去也不過是給已經發生的事情找理由。

歸根結底,白酒的行情脫離不了經濟環境,且白酒的反應要慢一拍。

早該疲軟的行情在不理性的市場強行續了幾波命,終于漸顯頹勢,這兩年坐看別的行業走下坡路的白酒也從滑梯的最高點往下滑,硬要問姿勢好不好看,速度快不快,那就看兜深不深,動摩擦系數高不高了。

當滔天巨浪襲來,沒有一件比基尼可以不沾水,胸再大屁股再翹也不行。尤其是疫情洶涌,消費端已經沒有余糧了。

若你再回過頭去看那些逆風漲價的酒企,會不會覺得很魔幻?以我粗淺的認知來看,盲目自信的酒廠會先把自己的經銷商干殘廢。

經銷商相當于是個蓄水池,酒廠的酒像水一樣淌到這個池子里,池子再打幾個孔,把水往下游的消費者流去,但流量、流速是有限的,流量是數量,流速是價格。

如果這兩者任意一個超限,水池都會不堪重負,資金周轉會異常困難,要么決堤,要么開閘泄洪。決堤是躺平認栽清盤離場,開閘泄洪是低價拋貨回籠資金。

據我所知,有些酒的價格已經不大撐得住了。

他們唯一能干的事就是加足馬力拉行業外的人進來接盤,可資金充裕的傻子終有窮盡時,等輪到他們俯沖了,大概又要罵罵咧咧怪時運不濟。

于消費者而言,事不關己,甚至希望這水漲得再猛些,這樣看熱鬧的勁頭才更足,手頭稍微寬裕些的還能趁機撿點漏,往后十年都不用買酒了。閑時炸點花生米就酒,躺陽臺曬著太陽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短視的酒廠容易沉迷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妄圖一生上揚,但他們忘了過去成功的經驗不可復制,而失敗的經驗卻值得永遠回味。

不論是酒商,還是消費者,在這種看不到盡頭的至暗時刻,保持資金靈活至關重要,現金為王永不過時,關鍵時候能救命。

前些天有個對茶很有研究的酒友跟我提起過藍七彩的價格,說陜西本地價格要比建議入手價便宜。這酒有三十年,也有二十年,前者供陜西省外市場,后者供陜西省內市場,走得是不同的價格體系,表格所列的是指三十年。

我只去過一次陜西,對當地白酒行情了解有限,也歡迎全國各地的酒友多多爆料。

比如摘要,我寫的建議入手價是一瓶660塊,正常來說找到合適的渠道是可以再低一點的,但有些地方可能660塊也沒那么容易買到。這兩天聽說廣西那邊有酒商單瓶摘要可以賣到610塊,北京的酒商也就600左右。

我寫了這些,酒廠看到了一定是不高興的,酒商看到了也同樣會不高興,相當于給人家揭了短,但這是事實,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酒廠的口徑是紅線價不得低于多少錢,否則將對低價售賣的經銷商予以重罰,可沒有半點卵用,真按他們定的價格來賣,把經銷商剁成肉醬做贈品也賣不動。

廠家、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貫穿始終,酒廠最希望的形態自然是售價高高益善,經銷商花錢給他們打工,消費者把錢乖乖送給他們。可世上哪里會有這樣的好事?

不要去管酒廠虛張聲勢表現得有多強勢,他們能影響的范圍僅限于經銷商,掌握主動權的是誰?錢在誰兜里,誰就有主動權。

相信很多酒友也感受到了酒價在跌。經歷之前的瘋狂后,精品茅臺已經離指導價越來越近了,其實不只是飛天、精品、年份這些高端酒在跌,茅系整體也在降溫降價。

曾經被炒到虛高的1935、王子、迎賓及其他茅股酒都在跌,這顯然會撬動醬酒行情走低。一如“茅臺一人得道,醬酒雞犬升天”那般,只是這一次反著來。

起碼郎酒已經帶頭打樣了。

倒是之前走得穩健的濃香頭部酒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重整舊山河。當然了,我說了也不作數,靜觀其變就好。

相對而言,經典五糧液算是口感、品質和價格結合比較好的了,比起一些強行拉高檔次搞噱頭的酒來說是股清流。

可惜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價格還是太高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成長為及格的單品,而且產能有限,看起來只適合在小范圍內傳播和流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待到暖春,冰自然也會一點一點化。

如果純粹自己喝,也可以考慮一些酒商套費用的撕碼酒、撕蓋酒,前提是對酒商足夠信任。像撕碼的酒鬼酒紫壇,劃下來不到300一瓶,酒是正裝標品,唯一的缺陷是撕碼撕蓋導致盒子外觀不完整。

品鑒酒就更便宜了,規格、酒質與正裝差不多,多了些“品鑒”字樣,作為自喝口糧還是頗具性價比的。

嚴格來說這些都是酒廠不允許暗箱操作的違規行為,實際上已經成了基操常態。

非大流通品的價格比較穩定,小眾需求,很難受行情波動而發生較大升降。

水井坊推出了新款元、明、清,比起老款,明和清的顏值像是整容臉崩盤了。元的審美倒是在線,但除了水井坊經銷商留著擺柜,似乎別無他用,尋常消費者誰會花五六萬買這一斤酒?

董酒新增了款1977,在近些年的新酒和次新酒里,這是為數不多讓人覺得董酒品質、風格不那么滑坡的酒,老董我喝得不多,這款酒算是基因里刻著些許老董遺風。

非大流通品的酒大多價格不菲,品質自然也是上上之選,純粹是為了滿足經濟實力不俗的酒友的口腹之欲。

我一直詬病酒企鼓吹消費升級,這幫人都讓那些坑蒙拐騙的咨詢公司給忽悠瘸了,消費究竟有沒有升級先擱置爭議暫且不談,他們對消費升級的理解也太過于屁股坐在斜坡上了。

真正的“升級”應該是對高品質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讓你把同樣品質甚至是降質的酒瘋狂提價。這能叫消費升級?

任何人罔顧事實做決策,都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

有時候也不想多聊酒的事,話說多了難免會動了他人的奶酪和利益,斷人財路如要人性命。

況且要想改變大多數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觀念,近似天方夜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固執和偏見,悶頭沉睡不愿醒。巧的是,后者的觀念往往是前者利益的來源。

關鍵詞: 至關重要 現金為王 暗箱操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