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加息的靴子終于落地后,美股不畏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與俄烏沖突不確定性,連續數日上漲。
但就在美股展現出強大“韌性”之時,多項數據顯示,在此前美股1、2月大幅拋售中依舊堅持抄底的美國散戶近期卻開始撤離美股。多家華爾街投行和美國期權清算機構的數據均顯示出,散戶對美股的投資興趣出現下降。
不過,不同于以往,不少分析師認為,這一次不能單純地將散戶撤離視為反向指標。事實上,不少知名分析師近期也都給出了撤離美股的建議。
美股散戶終于放棄抄底?
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美股散戶上周賣出了逾8億美元的股票,為今年以來首次凈賣出美股。此前,隨著美股年初以來持續回落,散戶累計向美股投入了近80億美元的資金。摩根大通的數據也顯示,散戶的資金流已較今年早些時候的狂熱速度放緩,3月以來,廣義的每日散戶資金流比今年以來的平均水平低了約20%。
期權市場也呈現出類似跡象。一度熱衷于使用看漲期權追逐高收益、賺快錢的日內交易者們對看漲期權的需求也正在減少。
金融服務公司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整理期權清算公司(Options Clearing Corp.)的數據顯示,上周,訂單規模在1~10手之間的小規模看漲期權交易在所有看漲期權交易中的占比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分析師們認為,可能有許多因素導致了散戶的撤離。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個因素在于,包括散戶在內的美股投資者需要為巨額資本利得支付巨額稅款。根據摩根士丹利交易部門2月的估計,在下個月的納稅截止日期前,美股投資者至少需要支付325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比一年前的稅額高出75%。
PRSPCTV Capital LLC的基金經理科瑞圖拉(Lawrence Creatura)稱:“美國散戶們最終放棄了(對美股的)樂觀情緒,變得與全球其他地方的投資者一樣悲觀(glass-half-empty)了,這背后的邏輯可能是買入美股后‘沒有人可以接盤了’。”但他補充稱,目前還很難斷定散戶的“你只能活一次,應大膽放手去干(YOLO)”的冒險心態是否會繼續減弱。
是反向指標?
當美國散戶撤離美股之際,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上周減緩了對美股的拋售。上周,他們拋售的美股總額不到4億美元,低于此前一周的24億美元。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數據也均顯示,他們的對沖基金客戶在此前瘋狂削減美股敞口后,正悄悄回歸。
上周,對沖基金們紛紛減少了對美股的空頭倉位,同時增加了多頭倉位。
事實上,在“散戶世紀對決華爾街”后,華爾街的投資機構們越來越重視監控散戶的資金動向,作為投資參考。但與以往不同,現在有不少分析師認為,不能單純地將散戶作為反向指標。
美國銀行的策略師霍爾(Jill Carey Hall)稱:“今年迄今為止,美國散戶一直是美股大跌中最積極的抄底者,買跌對他們而言似乎也一直是一種成功的策略。因此,散戶動向并不是一個反向指標。事實上,我們監控數據發現,過去一段時間曾經有多次,當散戶凈流入美股后,美股隨之出現上漲令散戶獲得正收益。散戶與美股正收益的相關性有時甚至比對沖基金還高?!?/p>
F. L. Putnam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兼投資組合經理哈森(Ellen Hazen)也認為,目前還無法斷言最新的散戶動向對市場而言意味著什么?!斑^去的情況是,散戶投資者往往被認為是一個相反指標,因為他們總是晚市場一步。但經歷了一系列事件后,把散戶作為反向指標的可靠性是否仍與過去一樣高,目前尚無定論。”他說。
有趣的是,這一次,美國散戶似乎與個別華爾街知名美股分析師的看法不謀而合。
美國銀行的美股策略師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認為,美股近一段時間的反彈不過是“熊市中的停火式反彈”,歷史性的逼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市場的大范圍融漲。但鑒于全球或將陷于滯漲,真正的熊市要到經濟衰退后才會正式到來。他給出的時間是2022年下半年的某個時候。
哈內特還建議投資者參考20世紀70年代大通脹時代的資產輪動來度過此次從繁榮到蕭條的經濟和投資周期。具體而言,他稱,20世紀70年代大通脹時代時,市場最初看漲實物資產、大宗商品、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小盤價值股和新興市場。數年后,在1973、1974年的大滯脹沖擊中,只有大宗商品持續堅挺。隨后,1974年~1981年,就到了買進小盤價值股、房地產的時候。同時,在此期間,大宗商品表現依然不錯。
無獨有偶。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上周美股漲勢驚人,但只不過是一次兇險的熊市反彈,雖然這個反彈或許還沒有完全結束,但這是一個逢高賣出的好機會?!迸c哈內特的判斷非常類似,威爾遜警示稱,美國周期模型已經接近前一個周期的峰值。雖然根據該模型,美國經濟目前仍處于“擴張”階段,但“按這個速度,該指標可能會在2~4個月內達到頂峰,并最快可能在5~10個月后陷入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