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不是投資現在而是投資未來,因此給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預期,十分重要,近段時間滬深港三地股市聯袂大跌,就是各種因素糅合在一起,投資出現過度的恐慌,盲目的拋售殺跌所致。
關鍵時刻,金融委召開會議,專門研究經濟和資本市場問題,關鍵一點就是強調給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預期,提出“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態勢,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p>
這一會議最大看點就是體現了高層對于穩定資本市場運行的重視,釋放了強烈穩預期穩市場的信號,雖然本次會議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政策原則,尚沒有出臺相關的積極股市政策,但市場給予了積極的反應,滬深港三地股市聯袂打仗,香港科技恒生指數上漲超20%,強勢特征非常明顯。投資者之所以積極看待這會議,不僅僅在于重要會議理清了一些市場模糊的認識,像中概股和港股問題、互聯網平臺等都有簡明扼要的說明,如中概股就指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體合作方案。還在于期待未來監管層可以出臺更多的推動股市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
本次會議釋放的信號很多,涉及到央行、外管局、銀保監會和證監會,作為一個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是證監會的表述,究竟可以為市場帶來那些的穩預期措施,實際上A股各種黑天鵝很多,要想短時間內全部消除,是不太可能的,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但是應該撿市場重點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問題,盡快予以解決。
從投資者角度出發,筆者認為原始股東肆無忌憚的減持必須加以進一步的規范,限售股解禁和股東減持,已經成為投資者一個十分頭疼的事情,也成為股價短期甚至影響中長期走勢一個不可忽視因素,部分上市公司,一旦面臨限售股解禁,股東尚沒有減持,股價就開始大跌,一旦有重要股東出現較大比例的減持,股價先跌為敬是資本市場司空見慣的事情,有的只是開盤大跌,有的是直接一字跌停,有的是直接數個跌停,問題在于下跌以后,很多上市公司股價就很難突破前高。
股東減持,很多媒體一直都是作為重大利空消息看待,關鍵是投資者不知道股東會不會減持,減持數量是多少,賣出股份,萬一股東不減持,股價上漲那就是損失,而不賣出股份,股東減持,股價大跌,也是損失,賣不賣都是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選股以前,要看看限售股何時解禁,還要看看股東有沒有較強的減持動機,投資真的是累。截至3月15日,今年以來A股有850家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合計股份數62.97億股,減倉參考市值879.7億元。46個交易日有850家公司減持股份,平均一個交易日有18.5家公司減持,這僅僅是重要股東,還有一些不重要的小股東減持,每個交易日減持近19億元,這還是在股市不斷下跌創新低的大勢下,一旦股指上漲,減持還會增加。即使按照目前數據年化計算,一年減持金額也會在5000億元左右,成為滬深股市資金抽離重要的渠道。
股東減持不是不可以,但需要適量,而不是一下子大比例甚至清倉減持,也不是一次減持完畢再減持,三番五次減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一解禁馬上減持,白天解禁晚上就發布減持公告,甚至于限售股沒有解禁,就發布預減持公告,一刻也不想等待,這是支持實體經濟,還是單純抱著股權增值套利。有的上市公司一次性公告數家股東減持,有的上市公司一次性公告減持10-20%股份,這哪里是與投資者共享公司發展成功,分明就是股份大甩賣。
證監會提出推進解決涉及資本市場預期、生態、環境等重點問題、敏感問題,全力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個人認為減持就是一個影響市場穩定預期的敏感問題,亟待推進解決,只有解決了減持泛濫成災問題,市場就少了一個不確定性,有助于股價上漲,
不可否認的是A股減持制度要比美國股市寬松得多,這為股東大比例甚至減持提供了制度基礎,因此亟待修改減持規定,進一步約束股東減持行為,我個人依然認為單一股東每年減持規模不能超越總股本的1%,基于A股代持客觀存在,也需要規定上市公司年度總的減持規模,那就是不能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