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該不該用稅務工具給“高價酒”降溫

發布時間:2022-03-05 08:27:26  |  來源:中財網  

假如不是必選消費或者剛性消費品,那么對它們的價格波動也不必采取頻繁的干預措施,尊重市場的客觀規律,并讓市場實現價格的自我調節功能。國內市場需要打造出一批高端知名品牌,這也是未來沖出世界,并在全世界占據一定市場份額與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全國政協委員丁佐宏建議,應該利用稅務工具為“高價酒”“天價酒”降溫,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雖然這只是一個建議,但敏感的資本市場卻把它視為利空因素。受此影響,白酒板塊的走勢偏弱。

白酒行業,一直以來被市場認為是躺著賺錢的行業,對部分高端白酒企業來說,憑借其擁有的價格話語權與定價權,且被賦予了投資收藏的價值,所以從市場的角度出發,這也是高端白酒企業的護城河所在。

但是,從近兩年部分核心資產的價格走勢分析,其實企業本身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護城河優勢,一旦投資邏輯發生變化,那么上市公司原有的估值體系也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過去的護城河優勢也會被逐漸弱化。

對白酒行業來說,影響白酒企業發展狀況的因素有不少,其中包括產品口味、營銷策略、銷售渠道、稅收、居民收入以及消費水平等。從過去多年的時間來看,白酒股的走勢多與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等因素呈現出密切的聯系性。換言之,多年來居民收入水平的穩健提升、國內經濟與消費水平的穩步增長,成為支撐白酒股長期牛市的重要影響因素。

白酒企業尤其是高端白酒企業,被市場認為是躺著賺錢的企業。其實,仔細看看知名白酒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與凈利率水平,可以發現白酒生意確實比大多數行業更容易賺錢。例如,貴州茅臺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達到91.19%和53.02%,同行業其余知名白酒企業的毛利率與凈利率數據也非常亮眼。

不過,可以做到躺著賺錢也并非是多數白酒企業。實際上,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對新來者來說,其實也很難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因為頭部白酒企業基本上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在頭部白酒企業享受高毛利率、高凈利率的背后,既與它們長期打造出來的品牌口碑有著一定的聯系,也與頭部白酒企業掌握上下游議價能力,并獲得一定話語權與定價權的因素有關。由此可見,從近年來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基本上呈現出頭部企業集中度持續增長的趨勢,價格話語權基本上掌握在它們手中。

丁佐宏提出利用稅務工具給“高價酒”降溫,另外對酒類行業以社會平均利潤作為參照標準進行征稅,超額部分加以重稅,這到底可不可行?

或許,從規范市場運行秩序以及給予市場充分競爭的角度出發,會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如果從打造出超級品牌以及維護市場自身調節規律等角度出發,過度干預未必合適。另外,以社會平均利潤作為參照標準進行征稅,對超額部分加以重稅,又會否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呢?

由此可見,給“高價酒”降溫,也許具有一些參考的意義。但是,如何降溫,且不挫傷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卻又是一種智慧。

實際上,在丁佐宏提出這一建議之前,國內市場正面臨著白酒消費稅改革的預期。不過,白酒消費稅改革提及多年,但始終未有更實質性的措施出臺。歸根到底,還是來自于各主要環節征收難度的考慮。假如消費稅實施進一步的改革措施,那么可能會加劇行業的震蕩,提升白酒行業的競爭壓力。

假如讓白酒回歸至飲用屬性,并削弱其投機炒作的氛圍。那么,首先還是要讓消費者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心儀的白酒,并且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正常購買需求。

以茅臺酒為例,長期存在出廠價與零售價的巨大價差,即使出廠價保持不變,但經過層層的變相提價,消費者需要用高出出廠價一倍以上的價格才能夠買到茅臺酒。與此同時,因長期供不應求而導致不少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此可見,要讓消費者也可以喝到價格合理的高端白酒,既需要大幅壓縮出廠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價空間,也需要大幅提升社會的流通量,通過擴大供應量與流通量等方式,壓縮投資收藏的套利空間,這也是促使高端白酒價格回歸理性的方式之一。

不過,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假如不是必選消費或者是老百姓的剛性消費品,那么對它們的價格波動也不必采取頻繁的干預措施,尊重市場的客觀規律,并讓市場實現價格的自我調節功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結合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持續攀升,國內市場需要打造出一批高端奢侈品的知名品牌,這也是未來沖出世界,并在全世界占據一定市場份額與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市場份額 消費水平 國內市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