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套現狂潮從主板蔓延到創業板、中小板和科創板,打造中國納斯達克從創業板轉化到科創板,但是中國版納斯達克不應該是原始股東的減持套現板,而是原始股東要珍惜自己手中的股份,與公司共成長,與二級市場投資者共享收益。
科創板重要股東和高管減持引發市場關注,并不是今日開始,部分股東和高管甚至出現了違規減持,2021年5月27日至7月28日期間,某公司高管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30,570股,占所持有公司首發前股份的29.26%,減持比例超過25%。作為上市公司高管,要說忘記自己在招股書中的每年轉讓的首發前股份不超過公司上市時所持有股份總數的25%承諾,要說 不知道《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恐怕是難以令人信服的,之所以對超額減持掉以輕心,還在于處罰偏輕,有關部門僅僅"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的處罰。
最近一家公司大比例減持再度引發投資者關注,那就是石頭科技, 石頭科技發行價高達271.12元,股價一度被機構抱團炒作,成為超級牛股,股價最高達到1494.99元,與1500元相差一點點,一度是A股第二大高價股,可是好景不長,股價就開始逐漸回落,目前股價是649元,股價已經超過腰斬(未復權),雖然未來股價走勢難以預測,從走勢看,目前處于下跌通道,被下行的5日線壓制。
石頭科技業務較為單一,主要是掃地機,石頭科技在2021年的營業收入為58.37億元,去年同期為45.3億元,同比增長28.8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02億元,去年同期為13.69億元,同比增長2.40%。這一業績增速要低于市場預期的15億元以上,實際上以2.4%的增幅,超過30倍市盈率也是難說低估的。從2017年到2020年,石頭科技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696%、359%、154%、74%,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2021年是再創新低,只有2.4%。公司歸咎于疫情帶來的運輸受阻和下半年加大了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的投入。
機構抱團炒作,絕大部分個股都是沒有好結果的,樂觀的時候,機構蜂擁而至,把股價干到天上,一旦機構出現分歧,大家一哄而散,股價調整甚至腰斬也是俯拾皆是,截至去年年底,機構依然重倉持有,有64家機構持有14.61%的股份,中報顯示有641家機構持有29.18%股份,很多機構已經獲利離場,未來石頭科技究竟哪兒是底,作為投資者,無法預測。但即使按照目前股價,當初追高的投資者已經損失慘重,可是650余元股價,相比于發行價,還是有近一倍的漲幅,原始股東持股成本應該遠低于發行價,因此以目前股價減持,獲利依然十分豐厚。
面對業績增長不如市場預期,石頭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8名股東擬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10.752%公司股份,8名股東給出的減持理由均為自身資金需求。8名股東共持有公司25.39%股份,包括公司職工持股平臺和高管,集中減持雖然強調是資金需要,但如果股價嚴重低估,股東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籌集資金,而不是集中減持股份,集中減持可能是股價高估,或者是未來增長存在一些變數,趁早離場獲得好的收益。
一家公司單一股東減持或許可以理解,但是一下子來了八個股東集中減持,而且減持比例也不低,這就不知道怎么評價了,上市做大做強公司或許只是一方面,股權增值減持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股東減持一直被市場當作一個利空看待,石頭科技的股價在盤中一度下跌了12.91%,目前股價為649元,下跌3.39%。IPO常態化帶來的超速IPO,與之伴隨而來的是數倍的限售股,隨著時間推移,限售股逐漸解禁,科創板減持壓力驟增,不解決限售股減持問題,很多科創板公司在流動性不充沛下,股價調整幅度需要特別的謹慎,短線選股盡量避開限售股即將解禁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