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平走道房為何能成為眾人哄搶的香餑餑?

發布時間:2021-04-26 16:14:54  |  來源:國際金融報  

掛牌中介操盤了這個網紅房源的出售,但并未預料到其火爆程度。“一天時間接到了100多個電話,手機都打得發燙,還有50、60組客戶沒等到機會看房”。

調控政策層層加碼下,上海二手房市場熱度開始下降。

大環境的改變折射到每套房源身上更顯真切。

一些年前具備“周售”潛力的房源在市場僵持階段,交易周期開始被拉長。中介朋友圈里“今明必賣”的介紹語開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誠意出售,看房方便”。

在這樣的行情下,日虹口區一套12的走道房卻逆勢爆紅,掛牌當天被溢價秒搶,尚有60組意向客戶沒等到看房。

除了成交速度創下小區記錄外,市場更大的好奇在于它的品相與上海二手房市場的新趨勢截然相反,次新、學區、地段等利好一概不沾邊,這個硬傷眾多的老破小為何能成為眾人哄搶的香餑餑?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這套網紅走道房源位于虹口區天通庵路666弄虹口花苑,建于1997年的小區房齡已超20年。小區出口一個拐彎便到去年大熱的融創青云壹號項目處,二者步行距離不過200米。由于房齡較老,一二手倒掛的現象并未在這里出現。鏈家數據顯示,當前虹口花苑有4套房源在售,均價在6.1萬/方米-7.6萬/方米間,距離去年底融創青云壹號10.5萬/方米的開盤價存在3萬-4萬的價差。即便如此,這些房源交易流速依然較為緩,掛牌后帶看量均未突破個位數。

流速放緩背景下,走道房的“日光”更顯稀缺。

該房源位于小區中心樓棟1樓,長條戶型,廚房、衛生間一字排開,臥室、衛生間實際寬度約為0.85米,僅容一人通行,無法居住。

1997年的商品房為何會設計出如此“奇葩”戶型?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發現,該房源小區內僅此一套,其“刀片”般的戶型主要由于房源處規劃了小區地下車庫入口,入口通道擠占了房源大部分面積,致其僅剩部分走道空間。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業主王建國(化名)處獲悉,其1997年購得了小區一樓一套130的3室2廳房源,入手價50萬元,半年多后他又以5萬元作價將對門的走道房買下,兩套房源均有獨立產證。據其介紹走道房最開始被用作儲物間,也做過一段時間保姆房,而今成了廚房。拿下一樓兩戶后,王建國在一樓樓道處加設了一道鐵門,兩戶連帶走道成為其自有空間。

建國對記者表示,此前這套走道戶型僅到廚房部分,前幾年小區水管更換時發現墻體里面是空的,他敲開拓展了一段,在新增空間里加裝了馬桶。

建國的房源出售計劃已有3年多,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他也曾考慮將兩戶一起打包賣掉,但因為兩個產證需要兩個購房名額,不少購房者不具備或不愿意一次占用兩個名額,這讓王建國的打包出售計劃未能最終成行。

不久前,在中介的建議下,王建國決定分開掛牌。4月12日下午4點,這套產證面積12.39的走道房以80萬元售價在鏈家網上架,迅疾而起的熱度讓王建國在掛牌4小時后調價22萬至102萬元,一天后以85萬元價格成交。

掛牌中介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他操盤了這個網紅房源的出售,但并未預料到其火爆程度。“一天時間接到了100多個電話,手機都打得發燙,還有50、60組客戶沒等到機會看房”。

這套不具備居住功能且沒有學區加持的走道房,交易價值在哪兒?中介給出的答案是“落戶”。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直言“總價低是其最大優勢”。他表示,走道房“日光”是熱度高居不下市場扭曲的表現,未來轉手并不樂觀。

調控政策層層加碼下,經歷一輪上漲的上海樓市依然處于高位。

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上海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2月繼續漲1%、同比去年上漲9.7%。從分類數據看,90方米以下的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超過了10%。

雖然價格堅挺,但交易節奏已經放緩。多名中介人員對記者表示,當前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交易周期拉長,鏈家數據里3月上海二手房源成交均周期為76.6天,客源成交周期為41.6天。

市場回歸理依然需要時間。

數據顯示,2021年3月,上海二手住宅市場成交量為3.94萬套,環比上漲108.87%,同比上漲160.28%。

由于網簽具有滯后,3月的網簽有一部分是前幾個月成交后延遲到此期間網簽的。此外,3月底市場傳言4月1日起將執行新的網簽政策,即4月1日起購房人網簽房屋買賣合同前,需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限購查詢,5個工作日后拿到查詢結果才能網簽。為了規避掉新政后拉長交易周期,很多買賣開始提速。原本要兩三個月之后網簽的交易扎堆到3月份進行。

多重因素下,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數據依然高居不下,成為2年來僅次于今年1月的第二高位。

在盧文曦看來,交易通道慣依然存在,調控政策需要消化周期,其預判4月市場將繼續降溫,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僵持情況會出現松動,但“當交易量下降到3萬套以內時市場才能真正回歸冷靜期”。(記者 曾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