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福州”APP首創“一碼通行”,讓市民可以便捷享受百項公共服務;可信數字身份公共服務平臺,已完成18個“網證+”應用示范場景,覆蓋政務辦理、交通出行、園區通行;人臉識別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刷臉乘坐地鐵;智慧停車系統接入3.1萬個停車位,實現“先離場后付停車費”;區域互聯網醫院平臺,實現診療全流程閉環……
如今,數字化技術在福州的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城市生活等各領域率先應用、深度融合。福州官方明確提出,加快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
歷經多年的傳承與發展,數字福州建設呈現出生機勃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福州市數字經濟規模增至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占GDP比重提升至逾45%。
福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戰勝表示,近年來,福州全面布局“新基建”建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數字應用第一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再過一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在福州舉辦。每年在這里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是福州打造“數字應用第一城”的良好平臺。回望過去三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助力福州吸引了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大項目、好項目接連落戶。
看好福州發展數字應用的良好機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騰訊公司等知名數字企業已分別與福州市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
過去幾年,福州市積極推動在治理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方面的數字應用。2019年9月,福州發布了城市大腦頂層設計綱要,全面啟動中國首個自主開放城市大腦建設,首批啟動經濟運行分析平臺、城市大數據平臺、智慧社區等一批城市大腦相關項目建設,智慧停車、人臉識別、城市大數據平臺等一批場景相繼投用。
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州,進入汛期每遇臺風暴雨襲擊,主城區便開啟“看海”模式。由此,福州市建立了智慧型的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對上千個湖、庫、泵、閘、站實行信息化調度,大幅提高防控排澇能力。蔡戰勝說,這幾年特別是臺風期間,福州整個城市的排澇處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福州推進“數字應用第一城”建設的步伐。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有了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福州防控手段也更加豐富、響應也更加及時。目前,“e福州”APP累計注冊用戶突破880萬,日活躍用戶超過40萬,用戶使用服務達4.8億次以上,位居全國政務便民類APP前列。
落戶福州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工程,已匯聚福州市211家醫療機構數據,入庫數據達400億條,實現數據利用和運營閉環;上線中國首個區域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肝病和肝癌大數據平臺,打造“5G+院前急救平臺”等一批創新應用。
福州計劃今年建設清華—福州數據研究院、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服務平臺10個以上,培育東湖數字小鎮、金牛山互聯網產業園等數字經濟特色集聚區5個以上,推出數字駕駛艙、智慧停車等數字應用示范場景100個以上,建成菜鳥網絡、中電數據產業園等數字福州項目30個以上。
豐富的數字應用,推動福州城市發展深刻變革,為福州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蔡戰勝表示,將深化數字應用示范,全面提速“城市大腦”建設,從數字商貿、數字教育、數字出行、數字文旅、數字健康、數字政務等方面推出“數字生活新服務”系列應用場景,嘗試城市服務“一網通辦”、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同時,積極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將更多數字應用與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城市生活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數字應用第一城”。(記者 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