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重青院”80后輔導員羅進:知心“進姐”和學生“雙向奔赴”的愛意

發布時間:2022-09-09 15:58:02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有人說,專任教師是南瓜,職稱評定節節高,越老越甜;輔導員是絲瓜,吃喝拉撒全都管,越做越空。

作為一名80后的“大姐姐”,羅進肩負起了守護一群又一群90后、00后學生的責任,以青春托著青春,不斷成長為學生“想依靠、能依靠、靠得住”的知心“進姐”。


(資料圖)

羅進形象照 受訪者供圖華龍網發

扎根教育一線12年,做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知心姐姐

“誒!羅姐!去哪兒喲?”

“哦,我去開個黨團干部會。”

“開什么黨團干部會喲,走!去我們班開主題班會!”

“哎呀,我曉得了,曉得了,開完會馬上就去!”羅進無奈地笑著說。

這是羅進和她所帶班上的團支書的對話。羅進私下和學生相處非常隨和、輕松。

俗話說得好,要想抓住一個輔導員的心,首先要抓住輔導員的主題班會。在羅進所帶的班級,如何在主題班會上大顯神通,贏得喝彩,成為了班級間悄然競爭的默契。

羅進成為了這群學生“爭奇斗艷”的中心。她自嘲自己是“工具人”。

但“工具人”在思政工作上可從不馬虎。12年來羅進一直堅守輔導員崗位,扎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事業,飽含著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重”情懷。

第一是家國情懷,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第二是傳道情懷,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投入真情實感,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執著追求;第三是仁愛情懷,堅持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

“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主題”。羅進將這句話作為自己教育職業的準則。一個輔導員的高尚情懷最能打動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作為輔導員,羅進是班級管理者,更是學生思想引領者。10余年來,通過主題班會、黨團干部會、座談會等渠道,羅進努力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宣傳主流思想、傳播主流價值,努力提升學生個人政治信仰、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作為知心大姐姐,羅進與學生同成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在自我提升的過程中,羅進榮獲過重慶市最美教師、重慶市第九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特等獎、重慶市優秀輔導員等稱號,但這些動搖不了她繼續堅持日常的瑣碎工作。

查課查寢、談心談話、家校聯系、心理疏導、就業輔導、生涯規劃、安全教育、輿情化解、思想引領......這些對于羅進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每一次細致認真的工作都是經驗的累積,都在為夢想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羅進一直堅定地走在執教之路上……

愛意“雙向奔赴”,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羅進參加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羅進參加“思政學者”理論研討會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對教師來說,自己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可能教出什么樣的學生。”羅進直言,“現在帶學生,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啰嗦了,但我只是想他們少走彎路,保持自信。”

在她看來,用心守護的愛意,總是能得到“雙向奔赴”的回應。

2017年,羅進帶的班里迎來一位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女孩,年齡比班上同學大三四歲,普通話不夠標準的她遲遲不能融入正常的學習生活,幾次萌生退學的想法。

“當時,我非常擔心女孩的狀況,總想為她做點什么?”為了幫助女孩迅速融入班級,羅進通過談心談話、班團輔導、平臺搭建等方式,甚至私下鉆研,從少數民族文化著手,帶動該生在班上通過各項少數民族文化活動,積極分享彝族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節日文化、旅游文化,在傳播了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拉進了該生和班級同學的距離。

最終,在羅進和學生們的共同幫助下,該生畢業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基層工作者。提起這位知心“進姐”,女孩表示,自己能獲得這樣的機會,是羅進親手改變了她,回到家鄉做基層工作者,不僅是建設家鄉,更是將羅進大學三年教授的知識和愛意,回饋給社會。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輔導員是有感知能力的,言傳與身教同樣重要。自己做好榜樣,學生也會更好。”

提到自己這12年收獲的“愛意”,羅進驕傲地說,“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直到現在,每個節假日羅進都能收到一位家長的祝福短信,“這位家長的小孩是我第一屆的學生,那個學生已經畢業八年了。”每次看見這些短信,都讓羅進幸福感“爆棚”,充滿無限動力。“我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價值,得到了認可。”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羅進堅持用真情對待每一位學生,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點,堅定讓每一位學生都閃耀青春色彩。她也因為自己的堅持,將夢想澆灌愛意,將教育事業刻入靈魂,閃閃發光。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