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文: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多元構筑“三下鄉”實踐育人“五課堂”

發布時間:2022-08-20 22:35:41  |  來源:重慶市教委  


(相關資料圖)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以“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圍繞辦學特色和學科專業優勢,組建10支市級重點實踐團隊和54支校級重點實踐團隊,聚焦五大主題,開展多元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探索構筑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相結合的五類實踐育人“大課堂”,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以兒童教育啟智,構筑特色育人課堂。圍繞服務0~12歲兒童成長和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辦學特色,以“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將兒童游戲與語言表達、紅色文化相結合,將紅色故事與兒童表演藝術相融合,生動開設兒童語言藝術課和表演藝術課,培養鄉村兒童愛國主義精神,牢固樹立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深入鄉村家庭調研家長教育觀念,面向幼兒教師咨詢家庭教育開展情況,與幼兒教育工作者共設鄉村家庭教育沙龍,掌握鄉村家庭教育一手資料,助力更新鄉村家庭教育觀念。結合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開展親子趣味運動會,寓教于樂,將“五育”教育融入親子關系。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特色開展科普教育支教服務,普及防溺水安全教育、衛生健康教育、科普化學實驗等,全面助力兒童教育啟蒙。

二是以黨史教育立德,構筑紅色育人課堂。理論普及宣講團成立特設黨支部,聚焦“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復興偉力”,尋跡紅巖烈士王樸舊居,采訪學習鞍山村老黨員革命精神,在實踐中感悟青春使命,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以“傳理論、堅信念、承紅巖、葆芳華”為目標,通過三句半、情景表演等專題式、交流式、體驗式方式,深入社區鄉村,廣泛開展黨團兩史、習語精神、紅色故事宣講,用青年之聲發時代強音,用紅色故事滋養社會大眾。邀請“光榮在黨年”老黨員為村民和社區分享黨史故事,讓“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紅色信仰落地生根。

三是以產業興農拓路,構筑專業育人課堂。社會實踐團充分發揮經管專業素養,開展“經管下鄉促發展,電商興農助產業”主題活動,聚焦改革村,探訪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重點解決采摘園的知名度提升等突出問題,探索園區發展新模式。開展園區實地調研,采取“互聯網+我為黔江代言”的模式直播帶貨,融合普惠性體育健身操《本草綱目》進行引流,累計獲贊萬余次,創造了直播10分鐘、銷售金額破千的良好業績。結合旅游專業特色助力鄉村旅游,通過“研學+旅游”挖掘文旅潛力,通過“農業+旅游”整合旅游資源,通過“科技+旅游”奏響“田園牧歌”。美術專業實踐團深入村頭坪壩,圍繞繁榮鄉村文化現實需求,結合當地人文、歷史和文化資源,融入地方特色元素,創作村舍主題墻繪,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觀,建設美麗鄉村。與鄉鎮企業負責人深度交流,摸清當地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結合企業主打產品、市場定位、綜合競品、銷售數據等因素,對農特產品的包裝造型、文本、平面、色彩、商標進行系統化形象包裝和品牌設計,實力賦能鄉村產業。

四是以語言文化養心,構筑文化育人課堂。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入戶、個人專訪等形式,開展“推普下鄉‘語’我同行”專項活動,對民族地區實現產業振興和人民幸福形成有力支持。探訪文物管理所,了解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與面臨問題。圍繞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農業種植與養殖技術、反詐防騙知識等內容開展文化專題宣講,走進農貿市場、文化廣場、街道巷隅,與村民群眾面對面交流,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進文化宣講“進社區”“進農村”。

五是以基層服務夯基,構筑服務育人課堂。實踐團深入社區,對老少群眾普及少年拳、跳竹竿舞、打陀螺、投壺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增強全民健康意識,建設健康社區。未來觀察團赴鄉鎮公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調研學習,圍繞鄉村消防隊伍、責任體系、設施設備建設等深入交流,建設安全鄉村。與交警部門共同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勸導改正主干路上不規范、不文明的停車行為,全面掌握踐行國家政策,建設文明社會。

關鍵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