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青年服務服務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基層,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影視融媒體學院“喜迎二十大關愛在當下”教育服務團于7月13日前往重慶市合川區開展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資料圖)
實地調研教育情況,走好文化關愛之路
7月13日至15日,實踐團隊來到較場壩社區,以社區基礎教育為切入點,在此開展調研工作。實踐團隊對社區青少年家長進行走訪調查,獲取社區學齡兒童的就學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狀態等信息。結合當地教學特點,配合學生校內學習內容,實踐團隊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開設普通話朗誦培訓,美術繪畫等課程。
同時,實踐團隊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了解到長期以來社區接受公益支教的情況和目前需求,實踐團隊決定增設老年人智能手機教學以及手機攝影、圖片美化等特色課程。
踐行學校“雙減”政策,體驗趣味課堂魅力
7月16日至22日,實踐團隊在校場壩社區正式開展教學服務。
美術課上,志愿者帶領學生制作手工向日葵,學習手工樹葉貼畫,致力于培養社區青少年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專注力。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當改良版蠟染工藝走進趣味課堂,學生了解到獨特的蠟染文化背景,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也提高了大家藝術審美水平。
此外,還有普通話和小學語數外興趣課。普通話課程由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優秀學生進行授課。結課儀式上,學生邀請父母到場,以鏗鏘有力的朗誦表演來感恩父母的精心養育。
在學科教育之外,志愿者還組織學生在社區清掃街道,讓學生在勞動中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該實踐活動獲得學生及其家長一致認可。
志愿者給社區青少年授課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智能時代不讓老人掉隊
7月16日至22日,實踐團隊在校場壩社區開設了老年人智能手機教學課。服務團在關愛社區老年人的同時,教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增加他們的時代幸福感。
“看到老年學員用筆記本記下每一個步驟的時候,我感覺到了他們的熱情。”活動中,志愿者提議組建“老年人手機教學幫助小組”,將志愿活動長期進行下去,開學后每周四下午來到社區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志愿者給社區老年學員講解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慰問溫暖人心,關愛助推發展
炎炎夏日,一份愛心午餐能帶給基層工作者清風般的舒爽。7月23日中午,實踐團隊走上街頭慰問基層一線工作群體,為環衛工人、外賣騎手、街邊商販、出租車司機送上公益午餐。
這次實踐活動旨在向實踐團隊強調了公益精神的重要性,幫助志愿者養成感恩、互助、友愛、奉獻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思想道德境界。通過強化大學生公益認知,開展大量公益實踐,達到知行合一的道德自覺。
環衛工人和志愿者交流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尊老為德敬老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
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屬于中華民族內蘊的品質和理念是不可遺棄的,弘揚關愛老人的傳統美德需要社會大眾身體力行。
7月23日下午,實踐團隊攜社區青少年學員一同來到較場壩社區療養院,為老年人帶來文藝表演,并送上慰問物資。7月24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趙家渡公園為社區老年學員免費拍攝,沖洗照片。
歲月在老人身上雕刻出許多故事,他們為社會付出,為家庭奉獻,言傳身教讓青年人堅定走向未來。看到老人在花海中尋覓晚年安樂,實踐團隊的志愿者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老人是最具親和力的表現。愛老、尊老、敬老、助老從不是一句空話,“孝”在人心,更在人行。今天,教育服務團以耐心和愛心來續寫這代代相傳的尊老之書。
真情聚焦工讀學校,真心教化失足少年
關愛失足未成年人,承擔重要社會責任。7月24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合川工讀學校開展教育慰問,幫助正值求學階段的失足未成年人矯正心態,全力投入學習,為其帶來手工繪畫課程以及愛國主義教育課程。
相比于成年罪犯,失足未成年人更容易被教育、改造,回歸社會的可能性也更高。社會理應幫助其改過自新,重新開始,而不能讓他們始終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走近歷史遺址,傳承愛國精神
7月25日,實踐團隊來到釣魚城古戰場戰爭遺址開展研學實踐。
實踐隊合影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實踐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在實踐中領會文化振興的深刻含義,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責任意識,更好地助力社會發展。
關鍵詞: 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