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戀故鄉的明月,還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噢媽媽,如果你聽見遠方飄來的山歌,那就是我。”十五年前,一首改編為中國式詠嘆調的《那就是我》回蕩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國家大禮堂內,蕩氣回腸的曲調伴隨婉轉歌聲,贏得聲聲喝彩。
繆世聰(中)和電視劇《大生活》主題歌演唱者關喆合影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謝幕之際,隱于幕后的作曲家走上前來,迎著掌聲,帶著微笑鞠躬致謝。
這位作曲家名叫繆世聰,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重慶南岸人,從小聽著朝天門碼頭船工號子、人力號子的“嘿喲嘿喲,收船咯”歌聲長大的他,與音樂系上了長達69年的羈絆。
1958年,5歲的繆世聰進入了玄壇廟幼兒園,之后又于1960年直升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原玄壇廟小學),并在此度過了美好的六年小學生活。
“當時我們的校舍很漂亮,格局大氣,建筑設計也偏西式,有古香古色的中山堂、夏日美輪美奐的荷花池、栽滿花草的圓形花園以及能遠眺長江的中山亭,在這樣的環境下念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繆世聰說道。
繆世聰(右)和中央廣播文工團一級編劇、《復興之路》總撰稿任衛新合影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玄壇廟小學是一個很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校,除了上課讀書,時常開展的文化宮演出、下鄉表演等藝術活動,讓繆世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歌曲,為他的音樂之旅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一間小小的音樂教室里擺放著一堆矮矮的桌椅,一首首由秦老師教唱的歌謠,給小時候的繆世聰心中埋下了熱愛音樂的種子;鄰居張老師演奏的前蘇聯歌曲讓聽著船工號子長大的繆世聰體會到音樂的多元;音樂系哥哥傳授的五線譜知識、小步舞曲彈法,使繆世聰真正地走進了音樂實踐之路。
繆世聰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啟蒙,讓自己有機會進入部隊成為一名文藝兵,從而走上音樂藝術這條道路。
1971年,18歲的繆世聰憑借著音樂基礎,進入鐵道兵第七師,成為宣傳隊的一員。
繆世聰說,八年的部隊生活,練琴、排練,讓他每天都過很充實,看書、翻譯名家曲譜、自學鉆研樂理更是為之后考取上海音樂學院奠定了知識基礎。
1986年,33歲的繆世聰順利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回憶起當時的考試經歷,他現在仍然還能感受到激動和緊張,在全國只有四個升學名額,初試、復試、考驗專業能力,同時看重音樂天賦的嚴格要求下,繆世聰憑借著在部隊積累的音樂知識,過關斬將,順利通過了考試。
“上海音樂學院的求學之旅給了我兩大收獲,一是系統全面的音樂知識體系,二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收獲讓我在畢業后,獲得了許多創作機會,也迎來了兩次讓我難以忘懷的人生大事。”
第一次是在2007年,54歲的繆世聰接到了來自中國東方歌舞團的電話,邀請他為俄羅斯“中國年”活動的開幕式演出進行創作。
繆世聰回憶,當時定下的有兩個任務,一是讓他對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進行改編,以中國式詠嘆調再創經典;另一個是對《梁祝》重新進行編曲,使它適應雜技綢吊的表現形式。
時間緊任務重,在接完電話后的數月里,如何讓曲調變得合適而精彩成了繆世聰日夜思考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加專注創作,他以工作室為家,在電腦前一坐便是一整天,一篇篇曲稿在書桌上堆出高度,一段段旋律縈繞在工作室內。“我像是回到考上海音樂學院時的心境,既緊張又興奮。”繆世聰回憶說。
舞臺上,《綢吊》表演搭配改編后的《梁祝》曲調,精美絕倫,再現中國古代愛情經典;詠嘆調的《那就是我》伴隨歌唱家的歌聲,悠揚婉轉,展現濃濃思鄉情。在這場世界矚目的國際交流活動上,繆世聰為自己,也為祖國交出了優異的答卷。
繆世聰(右)和演員張國立合影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第二次也是在2007年,著名導演、演員張國立在拍攝電視劇《大生活》期間,找到繆世聰,共同探討主題曲的制作想法。
在了解劇中內容后,一向追求音樂時代感和地方特色的繆世聰提出,主題曲的開篇可以用一句傳統川劇高腔“大生活啊——”開唱,后再用流行歌曲接上的創意。他認為,這樣不僅能在開頭抓住觀眾眼球,更能夠從一開始便將觀眾帶入到電視劇場景中,感受四川成都人民的生活百態。
“張國立老師知道我的創意之后,十分滿意,當即就讓我加入劇組,參與主題曲的創作。”在電視劇播出后,由繆世聰作曲的主題曲《生活要安逸》贏得了業內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大生活啊——”的川劇高腔更是讓川渝人民津津樂道。
榮耀之后,年過六旬的繆世聰回歸故里,在重慶渝中區較場口星河商務大廈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從此工作室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過的充實而愜意。他有時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對著電腦的音樂制作作曲軟件,一遍遍嘗試,一點點調整,不斷地重復篩選,只為找到最合心意的樂器和調子,他說,作曲就像人生一樣,不斷面臨瓶頸又不斷去突破,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2016年,他以一首由重慶地區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演變創作出的曲子《巴渝印象》取得了第二屆中國手風琴新作品征集大賽的二等獎。花甲之年再登事業高峰,繆世聰怡然自得。“重慶是我永遠珍視的故鄉,希望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借助積累的音樂知識和經驗,將重慶本土音樂文化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繆世聰覺得,那些在漫漫長河里留下的音調與曲目,那句“愿意一生為中國音樂做奉獻”的誓言,將會繼續延續在他今后的生活中,也將慢慢傳承下去,在年輕音樂人身上再現光彩。
關鍵詞: 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