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打造特色課程讓課后服務更豐富

發布時間:2022-03-14 22:00:32  |  來源:重慶市教委  

在“雙減”背景之下,忠縣最大限度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利用地域特色,深入推進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將鄉土文化、體育特長等融入學校課后服務,在探索中完善,在實踐中提升,由點到面、百花齊放,助推“雙減”走深走實。

一是扎根鄉土,構建特色課程。結合忠縣“忠義文化”地域特色,確立“忠義忠州·現代教育”區域教育特色發展戰略,科學編制《忠縣教育“十四五”規劃》,指導各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指導思想深入推進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建設,用活用好課后服務時間,豐富課后服務內涵。截至目前,課后服務特色課程開設學校達50余所,建成國家級特色學校26所、市級特色學校13所、市級社會實踐教育基地3個。例如拔山實驗小學確立籃球特色課程體系,堅持每天一場籃球比賽,讓學生在揮灑汗水中健康成長;忠州二小充分利用該校“重慶市范艷華名校長工作室”品牌效應設立書法、剪紙、戲曲等多個傳統文化社團,輻射周邊多個區縣;永豐小學開設“快樂農莊”勞動教育課程,利用校后農田采取“班級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學生在春耕夏耘中感受勞動之美。

二是社會共育,補齊學校短板。忠縣按照“政府統籌、部門主導、多方協作”思路,建立“忠縣‘雙減’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公安、衛生、文旅、社會團體、鄉鎮等資源充實課后服務師資隊伍,充分發揮各自專業性,開設“我是小小交巡警”“衛生健康進校園”等課程,邀請縣攝影家協會、縣書法家協會等開辦攝影、書畫等特色課程,邀請“忠州豆腐乳”“香山蜜餅”縣級非遺傳承人傳授制作技藝,讓社會力量參與學校課后服務,著力提升內涵、擴大影響,課后服務逐步成為“素質教育第二課堂”。充分利用忠縣“社區教育示范區”金字招牌,將學校課后服務同社區教育有機融合,促成學生課后服務進社區,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文化服務、長江保護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全面發展。

三是校際聯動,形成優勢互補。按照“以城帶鄉、以強扶弱、城鄉一體”總體思路,爭取財政資金278.8萬元組建教育集團21個,覆蓋全縣58所中小學。充分發掘特殊技能教師61人,形成教師“走教”機制,實現優質師資集團共享。按照教師個人意愿及集團統籌安排,薄弱學校上派隨崗鍛煉教師21名,讓先進經驗“學得會、帶得走、能落地”,著力提升整體師資水平。官壩小學教育集團利用碾盤小學花樣跳繩師資力量組建隊伍參加國家級比賽獲金獎,馬灌中學教育聯盟利用內部優質資源打造國畫特色課后服務,內涵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逐步形成。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