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多措并舉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07 06:07:06  |  來源:重慶市教委  

自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落戶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以來,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堅持以“開展協同創新、完善支持體系、創新發展模式”為主線任務,積極探索跨區域教師協同發展試點項目實施路徑,在對萬州區、開州區、云陽縣的小學語文教師情況充分調研基礎上,創新構建“三地三段”遞進式培訓模式,著力培育區縣學科帶頭人,多措并舉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集聚多方優質資源,精心打造專家團隊。在國家基地辦統籌下,集聚高校、網絡機構、區縣教師發展機構、一線學校專家。高校專家團隊充分發揮理論引領作用,網絡機構專家提供個性化課程資源,學科教研員負責指導學員提升科研能力,一線名師則以課堂教學為抓手,重點解決課堂教學實踐問題。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整體提升專家團隊問題診斷力、課程建構力、培訓實施力、反思評價力和跟蹤指導力。

二是研發診斷調研工具,精細分析學員需求。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專家團隊論證梳理訪談提綱,研制問卷調研表和課堂觀察表,對萬州區、開州區、云陽縣的教育部門、學校相關領導,小學語文教研員等進行個別訪談,對語文教師、語文名師、參培學員開展課堂觀察、網絡問卷,通過需求分析工具,系統分析3個區縣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關注的熱點,精準把握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難點、影響學科核心素養有效落地的焦點,以此確立研修主題和學員發展目標。

三是聚焦課程改革難點,精準設計核心課程。根據學員關注的學科熱點,項目定位于實施大單元整合的深度學習。圍繞這一培訓主題,一體化構建師德養成、課程改革、語文學科建設、語文核心素養、單元整合教學、深度學習等核心模塊課程,其中將“單元整合教學”研修環節分為相互關聯、遞進推進的8個小專題,通過實踐體驗不斷改進和優化教育教學方法,提升了培訓效度。

四是根據協同實施特點,精巧建構培訓模式。項目創新運用“三地三段”遞進式培訓模式。第一階段著力師德涵養和課程改革理論引領,第二階段重點進行學科課程建設和學員教學風格凝練,第三階段聚焦大單元整合教學的理論建構和課例實作體驗。圍繞學員發展的“認知升級”和“行為改進”兩個核心要素,形成“宏觀—中觀—微觀”三級發展與“理論引領—反思建構—實作體驗”三級提升的遞進式模式,符合認識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回歸教師發展的主陣地,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五是拓展項目培訓時空,精確設置研修任務。根據“目標任務化、任務成果化”培訓理念,將培訓目標轉化為可操作、可達成、可檢測的“訓前、訓中、訓后”三個環節:“訓前”自主理論研學,制作主題性研修成果,在備課組備課試課,鼓勵學員突破教學關鍵問題;“訓中”以PPT形式展示自主研修成果,進行研課磨課展示體驗,總結提煉破解教學問題的方法策略;“訓后”在學校進行微講座分享交流研修成果,在課程實踐中應用成果學課仿課,優化改進教學行為和方式,激發學員研修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推動集中培訓項目實施與校本研修無縫對接,激活并引領校本研修。

六是整合四方主體職能,精要培育協同機制。教師培訓項目涉及主體多元、結構復雜,亟需深度整合各方主體的職能和優勢,構建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的協同機制。項目聚合高等師范院校、網絡培訓機構、區縣教師發展機構、優質中小學在資源、人力、平臺、基地等各方面優勢,開展協同診斷調研、協同方案設計、協同課程研發、協同組織實施、協同考核評價、協同跟蹤指導,培育起 “高校+網絡機構+區縣教師發展中心+優質中小學”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關鍵詞: 重慶 高質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