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9日8時34分訊用心用情用力,善謀善作善為,綦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昌茂一片丹心,關愛青少年,任職15年來,先后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特殊貢獻獎”和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特別貢獻獎”、中組部“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關心下一代工作沒有固定模式,楊昌茂兼任綦江區關工委主任時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她幾乎天天在外奔走,廣泛深入基層調研,到兄弟區縣考察學習,回來查問題,找差距,尋出路,凝聚發展力量,挖掘有效載體,并逐個走訪街鎮、部門,動員街鎮部門迅速成立關工委組織。除此之外,她還親自到離退休老干部家中動員,30位曾經擔任過市管領導干部的老同志在她感召下欣然加入“五老”隊伍。
楊昌茂總結探索推廣街鎮關工委“四合一”工作模式和部門關工委“1+X”模式,堅持每年親自上陣,多層次、有針對性推進專項培訓,還定期召開工作聯席會、現場會、座談會,分門別類指導,強化督促考核。她以“關工四進”“五有五無”和“五好”爭創等主題活動舉旗定向,以百校法治教育巡回展、百名后進青少年幫教等“十二個百”活動搭建平臺,實現基層工作整體提升。僅用3年,綦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實現華麗轉身,步入全國、全市先進行列。
退休后,楊昌茂更是全力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她始終緊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特殊性,帶動各級關工委以活動育人,堅持每年一個主題開展大型教育活動;先后組建普法、家庭教育、黨史國史等各類宣講團深入學校、社區宣講兩千多場次;“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活動、“關愛明天 普法先行”法治教育、暑期青少年實踐教育等各類活動扎實開展,每年活動1000余場次。
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是楊昌茂為綦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打下的深刻烙印。她始終把創新作為一種理念,綦江區關工委形成了“年年有新招,處處有新意”的良好工作氛圍。正是因為楊昌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追求突破,成就了綦江區“留守兒童異地探親”“服刑人員子女關愛行動”“準父母學校”“春苗營養計劃”“校園開心農場”“少年硅谷創客教育”“孤兒關愛芬芳計劃”等工作品牌。
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就是最好的服務社會,就是最大的服務民生,這是楊昌茂始終堅持的理念。她把關心下一代工作當作行善積德的事業,孜孜以求,廣大青少年親切地稱呼她“楊媽媽”。
2011年,中國關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春苗營養廚房”項目。她敏銳地抓住這個改善農村學校廚房設備緊缺現狀的重要機遇,通過連續3年親自對接爭取,“春苗營養計劃”項目在全區82所學校落地,添置設備總價值近500萬元,8萬余名山區孩子受益,同時,她創新思路實施“校園開心農場”項目,指導86所學校先后建成,學生在農場勞動實踐,種植果蔬豐富三餐。
近年來,她又帶領區關工委爭取讓“少年硅谷”“春苗科技孵化站”“一米廚房”等多個項目落地綦江。為讓每個項目發揮最佳效益,她大力爭取區委、區政府予以保障支持。實施“春苗營養計劃”,區政府3年籌資5148萬元,改建擴建農村學校食堂81所;實施“少年硅谷創客教育”項目,區政府補助經費270萬元;建設“校園開心農場”,區財政每年劃撥專項經費30萬元。在她個人魅力和關工委工作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和團體主動上門對接,在綦江舉行“衣心衣意”“芬芳計劃”等數十個公益活動,累計捐款捐物200余萬元。
除了工作上的切實關愛,楊昌茂還竭盡所能幫助家庭困難的青少年。為幫助貧困生小凱(化名),楊昌茂從自己每月的工資中拿出400元作為小凱的生活費,一直資助他到大學畢業。期間,她不顧自己腿腳不好,經常親自到小凱家里送米送油,添置生活用品,解決孩子的后顧之憂。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楊昌茂擔任區關工委主任的這15年,是綦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特色最鮮明的15年。綦江區關工委先后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優秀組織獎”等30多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