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家庭教育名師告訴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競爭”

發布時間:2021-12-02 08:09:01  |  來源:廣州日報  

我們“雙減” 別人“偷加”怎么辦?

答家長問

“雙減”政策是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制定的,不少家庭在認真執行政策給娃減負的同時,卻擔心別人的娃在偷偷“加餐”。學是一場競爭嗎?別人家孩子“偷跑”怎么辦?針對有些家長的焦慮,廣州市教育局邀請廣州市家庭教育名師告訴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競爭”。

問題1:現在作業少了,也不上課外輔導班了,孩子的競爭力會不會也下降了?

廣州市黎穎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很多家長對分數的追求遠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的關注。家長在“雙減”下,更應與學校實現“雙向奔赴”。

一方面,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學校的學科素養培養計劃和舉措,讓孩子在學科學上打好知識基礎,踏實地全面提升學科素養,激發和儲備更強大的潛能;另一方面,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從精神上和行動上都要有家長的擔當意識,充分認同家庭教育對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的重要,從實際行動上真正做到關愛孩子、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鍛煉孩子和支持孩子。

“雙減”之下,家長更應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會成為怎么樣的人,讓孩子不做高分低能的、只會為考試而學的人,而是一個學素養好、品行端正、綜合能力發展強和身心健康的未來社會建設人才。

問題2:“雙減”,有的家庭是真的“減”,有的家庭卻在偷偷“加”,我擔心,以后班里孩子的學成績很可能因為這種情況而出現兩極分化?

廣州市黃潤帶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家長所擔心的班級孩子學成績分化,未來確實有可能發生,因為孩子的成績除了受到學校教學水的影響外,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引導、環境熏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班級孩子學成績出現分化不是“雙減”帶來的,而是由于不同家庭對于孩子教育的關注度不同,部分家庭中父母缺少對孩子的引導和陪伴意識,導致孩子學意識和良好慣沒有在家庭環境中得到培養。所以歸根結底,家長們最關鍵的還是要調整心態、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國家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其意義正在于此。

家長要了解自身焦慮的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喜歡比較,讓你的孩子永遠有個打不敗的對手,他被稱作是“別人家的孩子”。第二,期望值太高,無論你的孩子資質天賦如何,都把“北清”作為他努力學的目標。第三,對未來的不確定太擔心,害怕孩子現在不努力,未來沒有好前途。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賦,能夠發掘孩子的天賦,讓他的天賦得到培養,就是真正的教育公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尊重學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師創造發揮,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學教育,同時要培育良好家風,給孩子以示范引導。在家庭生活中發掘孩子獨特的天賦和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修養和慣,給孩子營造溫馨向上的家庭氛圍,才是父母應盡之責。

問題3:以前有些家長想“加餐”就去補課,而現在孩子成績跟不上,無法補課,成績沒那么好可能就要上職校了。

廣州市黃文娟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首先,我們需要轉變“補課”觀念。請私教補課的孩子,不一定成績就會好。我們要正確看待以及相信我國學校實施的素質教育,學校的教育是系統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孩子獲得良好的發展,不能單看成績,身心健康也很重要。

其次,我們需要轉變“職業教育”觀念。國家從宏觀層面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正因為這樣,才需要培養專門的技術型人才。具備高素質技術的技能人才也一定會成為社會實踐中的中流砥柱,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最后,我們需要轉變“人才”觀念。國家的棟梁之材不都是來自高等院校。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做哪行,都會產生相應的管理者。這些人都不是由畢業出來的大學生擔任的,而是由有能力、有大局意識、有擔當的人才來擔任的。這些“堪當大任”的能力,不是“補課”“成績”單方面就能實現的,是素質教育賦予孩子的綜合素養和發展能力,為孩子奠定了應變挑戰、行穩致遠的本領。

培養孩子的目標,是讓他幸福。大學只是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而實現夢想的舞臺有很多,我們需要做的是發掘孩子的優點,選擇孩子適合的專業,讓孩子到適合他的“舞臺”上去,從而使他成為更好的專才、更好的自己。(記者 劉曉星)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