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開展“一村多”計劃初步實現“農村基層組織接班人”的培養目標

發布時間:2021-10-29 14:07:27  |  來源:湖北日報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效果顯現

鄉村“領頭雁”重返校園學技能

2017年以來,咸寧市開展“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以下簡稱“一村多”計劃)。截至目前,該計劃共招錄學員1830人。

通過“旺工淡學,分段教學”培養模式,該計劃初步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接班人”“脫貧致富帶頭人”“電商創業合伙人”的培養目標。

去年開始,咸寧市委組織部、負責此計劃實施的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多次在全國相關會議上分享交流“一村多”計劃經驗。

藥店老板返校學農

崇陽縣高枧鄉老胡洞村,革命先烈陳壽昌犧牲的地方,是崇陽縣最偏遠的村莊,常年在家的人口不到200人。

村中,經常能看到一位戴著眼鏡的小伙,他是該村的村干部廖利峰。

34歲的廖利峰醫學專業畢業后,在醫院擔任過科室負責人,2017年回到家鄉開了兩家藥房,年收入不菲。看到家鄉太落后了,他將藥店交給妻子打理,返鄉當起農民。

“這是黃精基地,那是射干!”他帶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巡視”基地。他說,返鄉流轉土地建葡萄基地和中藥材基地,用工優先用村民,工錢按最高水給。看到他熱心快腸,又有“板眼”,村民將他推選為村干部。

發展農業的過程中,他感覺知識欠缺,非常吃力。得知“一村多”計劃,去年9月,他如愿到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現代農業技術,“可以學到很多專業知識,讓我更好地帶著鄉親改變家鄉。”

廖利峰介紹,目前已建了葡萄基地、黃精基地,并協助鄉政府種植中藥材250畝,帶動了80多戶脫貧戶增收。

“跟著他干活不愁工錢,一年能有幾萬元收入。”村民廖雅琴說。

44歲的“大學生”是“油茶寨主”

“一村多”計劃學員金定武今年46歲,是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

他還有一個外號:油茶寨主,在老家通城種植7500多畝油茶。

當年,他沒考上大學外出務工。賺到錢后,他到溫州辦廠,2008年回到家鄉種植油茶。

2019年,看到“一村多”計劃,他通過考試入學,當年44歲,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圓了大學夢!”

系統的學讓他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他經常向老師、同學請教,在農業管理知識方面獲得很大進步。

目前,他已帶動周邊四個鄉鎮23個村的165戶農戶種植油茶大戶。除此之外,他還帶著村民養魚、養雞、養豬,成立湖北省閣壁湖綠色產品有限公司。

將蘑菇大棚改造成兒童樂園

赤壁市華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華今年39歲,當過打工仔,辦過廠,他到浙江慶元縣學兩年種植技術后,2009年回鄉建起木耳大棚。

他用自己的20畝土地種植木耳,沒想到銷不出去爛在地里。他沒有氣餒,跑到武漢尋找市場,發現新鮮菇類銷售火爆,他流轉了100畝土地,建起蘑菇基地,種植菇、香菇等。2014年他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將種植工廠化,并提供實驗室供專家和研究生使用。

2017年,通過“一村多”考試,他考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現代農業管理,“重返校園,將此前實踐經驗不斷總結提升,可以更好地帶著鄉親致富。”

他的蘑菇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并成功注冊“荊華豐耘”商標。2018年,他到嘉魚縣官橋鎮觀音寺村再建了一個基地,并打造成親子樂園,實現“菌棒+蘑菇+親子游”三產融合。

每年,其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并與武漢、咸寧各大生鮮超市合作。去年他銷售菌棒40多萬棒,加上蘑菇,共有1200多萬元收入,帶動了280多戶農民致富。(記者 周鵬)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