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間,新東方旗下在線教育公司“新東方在線”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停止經營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有教育專家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此舉在意料之中,“雙減”相關政策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上述公告顯示,根據中國內地關于校外培訓服務的新法規,為確保集團及其營運完全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監管要求,新東方在線將停止經營中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其乃提供予中國內地幼兒園至九年級(K9或義務教育)的學生。該終止預計于今年11月末之前生效。
該公司董事會預計,該終止將對集團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財政年度及后續期間的總營收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同時,鑒于截至2021年5月31日的兩個財政年度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業務分部產生虧損,董事會預計集團的溢利將受到積極影響。
同時,公告還提到,新東方在線將繼續經營與義務教育無關的業務部分,并且將重點和資源轉向其他教育產品和服務,并探索新的商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東方在線此舉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按照“雙減”政策的規定,已經上市的教育公司,如果經營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就得對這一業務進行剝離,不能將其作為上市的資產。
記者了解到,《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資本化運作作出了嚴格規定。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
熊丙奇對記者表示,落實“雙減”政策中的這一規定,將對已經上市的校外培訓機構產生巨大影響,這些機構要么選擇退市,要么在上市資產中剝離學科類培訓業務。這些動作會帶來機構就業人員的巨大變動,以及退費等問題,需要妥善處理。
企查查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自7月24日“雙減”政策落地,7月已有近3000家教育相關企業吊銷注銷,并且在之后的兩個月迅速增長。在“雙減”政策公布的80天內,全國范圍內共有近3.3萬家教育相關企業吊銷注銷,平均每天超400家。(記者 王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