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體育人才招生考試改革 提高文化成績要求、實行分類招生

發布時間:2021-09-26 08:33:49  |  來源:光明日報  

藝術和體育人才招生考試改革:

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扭轉“升學捷徑”誤區

9月2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藝術類專業和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工作視頻會議,并發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和《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意見》)。

以上兩個文件均提出,提高考生文化成績要求,進一步加強統考統測,嚴格選拔標準,引導高校不再盲目組織校考,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考試負擔和經濟負擔,同時著力扭轉“重專業輕文化”的誤區。藝考和高水運動隊招生考試改革有哪些亮點?旨在解決哪些問題?

實現藝術類省考全覆蓋,嚴控校考規模

改革藝術類招生考試背后,是出于何種背景?

2020年,藝術類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僅次于工學和管理學,位居第三。三年,其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60%,總體就業狀況與其他專業存在差距。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秉林告訴記者,藝考招生對文化成績的要求一直低于普通考生,“重專業輕文化”讓家長和考生將此視為“升學捷徑”或“敲門磚”,往往“功利報考”。

面對涉及考生眾多,就業不理想,存在“升學捷徑”誤區的現狀,《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藝術專業分類考試。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實行“文化素質+專業能力”的考試評價方式。

在此背景下,倡導不斷提升省級統考水和質量,提出到2024年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原則上,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均應對省考成績提出明確要求。

除了省考之外,目前,超過300所高校組織藝術類校考,參考人數超過160萬人次。校考數量和考生規模總體偏大,校考組考和規范管理面臨較大壓力,也讓考生家長備考負擔重。

對此《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專業準入退出機制,嚴格控制校考的高校及專業范圍,嚴格控制現場考試規模。從2024年起,校考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

“自省考大規模推行以來,省考在規范藝考、形成判斷、節約成本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表示,包括清華美院在內仍在組織單獨校考的學校,也因此受益,將統考成績作為入圍條件,更精準高效地開展人才選拔。“省考與校考絕非對立,而是互為補充、各有所長。前者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藝考在全國范圍內的標準化,從教育的角度衡區域發展。后者則保證了人才錄取的多元化,知名學校還會借由考試形式、考題內容,起到學科引領和示范作用。”

年來,發生在個別高校招生錄取的“暗箱操作”等事件,被人詬病。

《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明確,健全完善考評人員遴選機制,建立考評人員“黑名單”。2021年起,推進建立藝術類專業考評人員信息庫,擴大考評人員遴選范圍,優化其組成結構。同時探索逐步建立藝術類專業考試考評人員和考生特殊關系申報制度,并嚴格執行回避制度。

此外,嚴格執行違規考評人員“黑名單”制度,對于隱瞞不報、弄虛作假或違規違紀的考評人員,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并列入“黑名單”,終身不得參與高校考試招生工作。

提高文化成績要求,實行分類招生

《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提出,逐步提高文化成績要求,逐步扭轉部分高校藝術專業人才選拔“重專業輕文化”傾向。鼓勵校考高校結合專業培養要求,加強考生文化綜合素質考查,進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課成績錄取要求。與此同時,探索建立破格錄取機制。

“高考文化課是所有藝考考生必考的內容。年來,由于部分高校對藝考考生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偏低,導致部分考生和家長功利報考,將藝考作為‘升學捷徑’,既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也不利于高校培養高質量的藝術人才。”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對藝考招生實行分類考試、分類錄取,是這次藝考招生改革的一大亮點。

《藝術類考試招生意見》明確,從2024年起,對藝術類專業將分三類進行錄取:第一類是不進行專業考試的藝術類專業,如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等,直接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第二類是考生文化成績和省考專業成績均達標后,依據將兩個成績按比例合成的綜合成績,進行行志愿擇優錄取,且文化成績所占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

第三類是在高考達到當地最低控制分數線、省考成績合格且達到學校劃定的最低成績要求基礎上,依據考生校考成績擇優錄取。

高水運動隊報考門檻提高,從國家二級運動員變一級運動員

2021年,高水運動隊報名考生1.5萬人,錄取學生4000余人,共涉及足球、籃球、排球等14個項目。其中,足球、游泳等7個項目由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全國統考,其余項目由招生高校組織校考。

此前,符合條件的高水運動員,能用低于本科校線兩三百分的成績進入高水大學,對部分考生和家庭來說極具吸引力。體育類考試又不同于紙筆測試,有的項目只需要短暫的十幾秒就決定了成績高下,一旦采取“替考”等方式成功入學,作弊者將獲利巨大。

截至目前,2021年,一共有283所高校進行高水運動隊招生。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認為,除了存在影響考試公的風險,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加,對單獨舉辦高水運動隊招考測試的高校來說,也是一種“難以承受之重”。

對此,《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意見》提出,2024年起,高水運動隊考生全部使用高考文化課成績,專業測試全部納入全國統考,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組織實施,高校不再組織相關校考。

新方案還提出,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報名條件,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稱號者方可以報考高水運動隊。到2027年起,這一條件還需增加“且三年在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規定的全國比賽中獲得前八名者”。

目前,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可報考高水運動隊,由此可見,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方向對報考者要求逐漸嚴格。

《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意見》對于分數線有著具體的規定:2024年起,招收高水運動隊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80%。

在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健看來,“高水運動隊學生就讀體育類專業絕不是讓學生放棄文化學和全面發展。相反,應培養體育特長學生在體育領域練就‘拿手絕活’,在通識教育和交叉學中提升綜合素養,成為既懂體育又能跨界的未來體育工作引領者。”

把握培養定位,營造積極校園文化

此次改革,不僅針對考生,對于招收藝考生和高水運動隊的高校來說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明晰人才選拔培養定位,優化藝術學科專業布局。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提醒各高校:“一方面,要突出辦學特色,構建與辦學定位和特色相適應的藝術人才選拔培養體系,著力選拔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綜合考慮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優化藝術專業設置,合理安排招生計劃。要加強宏觀調控和評估指導,對社會需求不足、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予以調減或停止招生。”

與此類似,《高水運動隊考試招生意見》提出,對于不具備相關師資、設備、場地等組隊條件、退隊率超過20%的高校,以及非奧運會或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項目、未設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生源嚴重不足且連續兩年錄取數為零的相關項目,不再安排高水運動隊招生。原則上連續三屆奧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沒有學生參賽的項目,不再安排高水運動隊招生。

吳健表示,普通高校建設高水運動隊的主要目的是引領學校體育課余訓練和競賽發展,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體育人才,營造積極的校園體育文化,帶動普通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健康,實現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進入良循環。(記者 陳鵬)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