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有效監管?6月15日,教育部宣告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正式成立。據了解,該機構的主要職責為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等。同時,該機構也將對社會關注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競賽治理等熱點問題進行指導。值得期待的是,在今年關于校外培訓系列整治政策出臺的大背景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成立將從增設機構監管的維度進一步守護行業秩序。
給行業“立規矩”
隨著多輪涉及到校外培訓機構政策的頒布,6月15日,教育部正式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在政策之外,誰來監管校外培訓市場的問題得到了回答。據相關文件介紹,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為: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
此外,新成立的監管司也將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同時組織實施開展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指導校外教育培訓綜合執法。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及時反映和處理校外教育培訓重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機構增設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該機構成立的啟動會上也強調,接下來將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的落地見效。而在“雙減”政策頒布在即的時刻,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更有利于未來監管工作的開展。
統籌規劃多部門
實際上,在今年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工作中,各地各部門都已經加大了涉及多方面的查處力度。不僅多地教委多次發布對違規機構的通報意見,各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就教培機構虛假宣傳、販賣焦慮等問題做出了嚴厲處罰。同時,針對校外培訓存在的超前教學、上課時間違規、預付費監管難等問題,多部門也都出臺了相應政策,甚至寫入了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課外教培市場的監管并非“一家之力”可實現,需要包括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金融部門、網信部門等在內的多個部門聯動。如何將上述這些部門整合起來,發揮出合力作用?從此次新成立的監管司的主要職責來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或將承擔起一定的統籌規劃、組織整合功能,制定具體監管工作中的各類政策。
“此次新成立部門就是為了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馬學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監管司的作用主要是給行業定制度、定標準,“新機構將從部級層面來協調好相關部門的管理標準和制度。同時從國家層面來組織對校外培訓的綜合治理,指導省級及以下各級單位對校外培訓行業的綜合治理和執法工作。”
行業回歸理性
教培市場的未來將走向何方,這是今年以來校外培訓行業從業者共同的困惑和擔憂。一輪輪政策的收緊之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理性發展正在慢慢回到正軌。不少資深業內投資人和創業者曾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只要培訓剛需還在,市場盡管可能出現收縮,但仍然存在機會。
同時,在部分投資人看來,教培行業相比其他領域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將其看作完全市場化的賽道。校外教培市場也不能無節制地任由資本介入,從而出現無序擴張,惡性競爭的循環。在經歷過快速發展的弊病之后,呼吁理性的回歸才能讓行業擁有持續長久的發展。
值得期待的是,此次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成立,將給行業帶來更權威和官方的標準和制度,依照標準來行事,不僅能讓機構和行業定心,也能讓社會和家長放心。
“在校外培訓治理的具體工作中,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也需要一系列部門齊抓共管。此次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就將協同各個部門一起來制定制度,而在制度規定下發到各地后,各部門有了標準,就能更好地去聯合執法,落實治理。”馬學雷談道。(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