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5日,一起教育科技(NASDAQ: YQ)披露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據財報數據顯示,一起教育科技2020年一季度的凈收入達到4.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1%。同時,報告期內,一起教育科技旗下一起學網校的現金收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也達到6.0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7%。
高研發投入
從此次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來看,一起教育科技還報告期內保持著高額的研發投入。具體來看,一起教育科技的研發費用達到2.099億人民幣,相較于去年同期1.327億元人民幣,進一步大幅增長58.2%。同時,據其此前發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一起教育科技在2019年全年的研發費用超過4.91億元,到了2020年,一起教育科技的研發費用高達6.1億元,同比增長25.1%。而從今年的數據來看,一起教育科技單季度的研發投入就已經超過2億,加大研發投入,是一起教育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一起教育科技就不斷加大在教育評價、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高質量作業方面的研發投入。在一起教育科技看來,用高研發投入發展科技,用科技賦能教育,才能打造公司差異化發展的“護城河”。
據公開信息顯示,一起教育科技成立于2011年,于2020年1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面向基礎教育學段提供“互聯網+”解決方案。目前公司旗下的品牌業務包括:一起小學、一起中學、一起作業,以及家庭教育平臺“一起學”,中小學在線學科輔導平臺“一起學網校”和社會教育平臺“一起公益”。
科技助力“減負增效”
隨著深化教育改革的推進,實現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減負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在減負工作的具體執行中,為實現校內學生的有效減負,科技手段的應用必不可少。由此,一起教育科技也不斷加快自身技術的更新迭代,為校內“減負增效”提供各類解決方案和可用工具。
舉例來看,目前學校老師可以通過其旗下產品一起作業精準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同時,一起作業還能針對問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真正實現校內學習的減負增效。
除了實現學生作業的個性化,如何在各地各校的具體實踐操作中,實現平臺和系統的本地化,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命題,為促成產品與各地教學進度和教材的適配,一起教育科技不斷加碼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據了解,在2020年一年的時間里,一起教育科技新增了14.7萬套中小學本地化試卷,240萬道本地化題目,超過1000條動漫、繪本、配音等多媒體內容。實現了可以根據當地題型,推送對應難度、類型的題目的功能,并為老師出題組卷減輕負擔。
此外,借助一起教育OS智能系統,目前一起教育已經形成了AI、大數據、學習科學三大技術能力體系。能夠服務于備、講、練、測、輔五大教育場景,實現全場景數據采集,并進行動態智能分析。據悉,利用技術、內容、數據幫助實現老師、學生、家長的減負增效,也將是下一步一起教育科技重點發力的方向。
深化B端合作
今年2月份,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鼓勵各所學校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保障體系。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的網絡接入率已經達到99.7%,95.2%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也已經在2020年2月17日正式開通,共上線了4649課時的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主要學科課程學習資源。
基于這一情況,與學校開展合作,共建教育信息化平臺也成為企業發展增長的新可能。而一起教育科技正是瞄準了這一風口,從B端入手發力,積極與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合作,目前已達成了多個合作項目。分別來看,一起教育科技與上海市電化教育館已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實驗學校作業、評測數據采集與分析,共同探索學生數字畫像相關技術,為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一起教育科技也與北京市西城區教委開展了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三年時間內,共同推進教育大數據核心標準規范建設,建成區域教育大數據平臺,推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提升,促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在此基礎之上,雙方還將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教育精準扶貧,通過面向貧困地區開展優質數字資源共享和遠程授課對口支援,助力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當下,一起教育科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正在助力多個區域的教育系統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同時也推動“互聯網+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在更多地區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