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平臺的套路與“陷阱” 引發人們對互聯網招聘平臺發展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1-04-07 14:27:22  |  來源:人民日報  

只有用戶信任才有前景可期,阻擋發展前行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那些灰色產業鏈

線上篩選信息、精準適配崗位,線上招聘臺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求職者和招聘者之間搭建信息共享的通道,極大提高了求職招聘的效率。如今,先到各大招聘網站看一看,已經成為許多求職者與公司招聘負責人的選擇。但年來,本是幾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卻在部分招聘臺急功利的影響下,引發了變形走樣的問題。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一些招聘網站存在隱私泄漏、倒賣用戶簡歷的問題被曝光。除此之外,現實中還有一些應聘者被網上虛假招聘信息“拉”入“消費貸”“培訓貸”甚至傳銷騙局。鑒別難、維權不易,招聘臺的套路與“陷阱”,讓許多人防不勝防。求職者的需求何以變成一些人眼中的牟利工具,引發人們對互聯網招聘臺發展的思考。

對于這些問題,招聘臺自身難辭其咎。比如,一些臺服務能力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過于追求企業入駐流量,自動降低門檻,導致招聘信息泥沙俱下;一些臺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意識缺位,將求職者信息“打包”販賣,待價而沽。這些突出問題,給求職者埋下風險隱患,侵害了用戶權益乃至間接危害生命財產安全,一定程度上觸碰了法律紅線。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數字經濟也是誠信經濟。人們在互聯網招聘臺上投出簡歷,是基于其專業可靠優質的服務,以及帶來的高效資源配置、快捷對接渠道。問題招聘臺的不當行為,卻直接損害著用戶的信任,甚至讓有的求職者“不敢再相信招聘網站了”。對臺而言,一味逐利,無視責任,有悖于創立的初衷,最終損耗的也是自身競爭力和生存空間。招聘臺理應認識到,只有用戶信任才有前景可期,阻擋發展前行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那些灰色產業鏈。

作為臺經濟的重要部分,互聯網招聘臺的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3.96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人力資源市場網站1.5萬個,2019年通過網絡發布招聘信息4.04億條、發布求職信息8.23億條。當前,互聯網招聘臺形式多、數量多,市場需求龐大,但發展越是火熱,越需要警惕“成長中”的安全風險,對于暴露出的短板和問題,更應及時給予規范和治理。

求職連著就業,事關千千萬萬勞動者的權益。作為互聯網招聘臺企業,首先應清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邊界,切實履行起網絡安全保護義務,采取技術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確保招聘服務網絡、信息系統和用戶信息安全。同時,更多從提升服務質量、滿足用戶需求上下功夫,靠創新模式而不是一時流量去贏得市場青睞和認可。

推動招聘臺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管”好也勢在必行。除了嚴厲打擊招聘違法行為,相關部門應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合作、精準施策,全方位規范臺服務行為,加強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提升網絡招聘服務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加大監管和查處力度,規范好、引導好招聘臺發展,讓求職者放心、安心。

自今年3月1日起,人社部出臺的《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開始施行,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服務規范、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正值春季招聘季,更好保障求職者合法權益,更好促進互聯網招聘臺健康發展,助力就業,正當其時。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