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助力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1-04-02 10:06:54  |  來源:人民日報  

“雙一流”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以發展的、動態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學校與學科的發展與成效,需費心探索

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5年多過去了,如何評價建設成效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日發布的《“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給出了明確信號: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主動服務國家需求,注重內涵發展,爭創世界一流。

由于教育系統的復雜、評價視角的多元,教育評價十分復雜,甚至是一道“世界難題”,但也存在不少共識,比如,教育有些方面可以量化比較,有些方面卻是不可比較的,所以評價結果可以提供參考而不是唯一;比如,從總體上說,評價是手段,是為一定的目的服務的。基于這些共識,“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盡量采用先進理念和現代技術,為“雙一流”建設的目的服務。

總體看來,《評價辦法》具有一些鮮明特點。

明確成效評價的質定位,強調綜合診斷把脈、問題導向促進建設。成效評價堅持水評價與效益考核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評議相結合。評價結果不是一個排行榜,而是按不同維度、不同類型,以區間和梯度分布等形式綜合呈現、不計算總分的“診斷報告”。這能較好地綜合呈現高校自我評價、動態監測評價、專家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結果。

明確成效評價的重點內容,強調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全面發揮大學功能。成效評價全面覆蓋“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的五大建設任務和五大改革任務,并且進行合理整合。這一方面與“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保持了一致,另一方面實現了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與全面發揮大學功能的內在高度統一,原則要求與實施可操作的高度統一。

明確成效評價的三維視角,強調以世界一流為目標、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雙一流”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以發展的、動態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學校與學科的發展與成效,需費心思索。《評價辦法》提出了設置“整體發展水、成長提升程度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三維評價角度,可以更好地反映發展的狀態。

明確日常動態監測的地位,強調以評價促建設、久久為功抓提升。把日常動態監測與周期評價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監測、改進和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日常動態監測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不僅可以盡量減少評價對學校的干擾,讓建設高校發揮主動能動,持續提高建設水,還有利于社會各界了解發展動態。

科學的評價,將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助力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使我們在邁向世界一流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好更遠。(記者 趙婀娜)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