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集團軍某旅“鋼鐵電話連”二級上士周長亮——從不停下沖鋒腳步_當前熱聞

發布時間:2023-05-09 06:11:42  |  來源: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 掃碼觀看

“人人都有兩條飛毛腿,個個都是英雄漢,不怕天寒地凍,不分黑夜白天,哪里的炮火最激烈,我們就在哪里出現……”每次晚點名,第71集團軍某旅“鋼鐵電話連”都會唱響連歌。


(資料圖片)

歌詞里的“飛毛腿”,是對連隊先輩飛速搶修通信線路、支援戰場的神勇表現的描寫。而如今,在該連提起“飛毛腿”,許多官兵都會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二級上士周長亮。

從一根柱子跑到30米外的另一根柱子,再完成攀登、繞繩、打結等步驟,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列兵聶任澤說,他們認為再快也要以“分鐘”計,但第一次專業訓練,組訓的周長亮只用了不到30秒時間。

“快一點,還得再快一點。”周長亮搓著結了厚繭的雙手說,“在戰場上,如果我們保障速度不夠快,通信空白造成的損失無法想象。”為了能再快幾秒,訓練用的被復線不知被他磨舊了多少,作訓鞋也不知被他穿壞了幾雙。

2017年,該連面臨轉型,當時又恰逢新裝備列裝,官兵們遇到的考驗可想而知。如何以最快速度完成專業轉換,實現新裝備的“人裝合一”?周長亮也曾一度迷茫。

“不能慢下來!”看著連隊的榮譽錦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催促他迎難而上,直面挑戰。

周長亮主動請纓挑起大梁,帶領班組集智攻關。那些日子,連隊俱樂部的燈經常亮到凌晨。為了讓新裝備盡快形成戰斗力,他把相關資料翻閱一冊又一冊,筆記寫滿一本又一本,還制作了專業、簡潔的“熟記卡”,方便戰友們隨時翻看、熟記指令。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長亮班組率先掌握新裝備,并投入戰場通信保障。

前進的路并非坦途,困難與挑戰總會不期而遇。但在戰友的眼中,周長亮從不曾停下沖鋒的腳步。

那年,該連列裝的通信裝備被定位為戰場備用手段。突然從“主角”變成“配角”,這對次次任務挑重擔、時時訓練沖在前的榮譽連隊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就在大家情緒低落時,周長亮堅持認為,新老裝備可以在多種通信業務上實現融合,“配角”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當時,很多戰友不理解他的想法,勸他不要白費力氣。

沒想到,這反倒激起了周長亮的斗志——缺少技術支持,就自己研究裝備圖紙,尋找突破口;沒有訓練保障,就見縫插針在每一次實操中試驗,采集訓練數據……最終的結果沒有辜負他的付出,裝備融合訓練取得了喜人進展。

那段逆水行舟的時光,正是驕陽似火的季節,但在周長亮的回憶里,只剩下全力以赴的拼搏和努力。

去年,周長亮帶領班組首次擔負海上通信保障任務。熱浪侵襲著小小船艙,但他們無暇顧及。經過3個晝夜的連續攻關,他們最終破解了動中通聯難題,高效完成通信保障任務。

“人人都有兩條飛毛腿,個個都是英雄漢……”任務完成后,周長亮和戰友又一次唱響了連歌。彼時,他們已發如水洗。

從海岸灘涂到高原山岳、從北國邊塞到南疆大地,這些年,跟隨部隊執行演訓任務,周長亮不斷刷新著自己的奮斗軌跡。

“想更好融入體系作戰鏈條,我們還要奮力奔跑。”周長亮說,作為英雄連隊的傳人,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與行動奮進強軍新征程,創造更大更好的成績。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了不起的中國軍人”專題,內容有刪節。)

上圖:周長亮近照。郭 漢攝(中國軍網記者 王 韻  通訊員 宋世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