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競之都”建設有底氣更有活力
日前,《2020-2021上海游戲出版產業報告》在上海游戲精英峰會上發布,用亮麗的“數字答卷”展示了上海建設“全球電競之都”“游戲創新之城”的底蘊。2020年,上海網絡游戲國內及海外總銷售收入達1206億元。其中,國內銷售收入999.2億元,占全國比重達35.9%,同比增長超過24%;海外銷售收入超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8億元,增幅超過50%。
這些數據背后是一幅宏闊壯美的數字文化產業騰飛圖景:憑借具有前瞻性的發展規劃、精準到位的扶持政策、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上海正建設開放共享的創新“試驗場”,澎湃的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文化流交匯于東海之濱,激蕩起更高質量發展的滾滾浪潮。
從細分市場上看,2020年上海電競游戲市場規模201.8億元,增幅達20.7%;預計2021年上海電競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228.1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專家認為,上海依托俱樂部、電競賽事、人才培養等優勢資源,在國內率先完成電競全產業鏈布局,“電競之都”的城市名片初具形態。從上游研發和運營廠商到中游的俱樂部、賽事承辦企業等,以及下游的直播平臺和衍生產品領域都聚集于此并形成合力,推動游戲電競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
構建創新“試驗場”,自主研發夯實游戲行業根基
據統計,2020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市場規模突破2700億元,用戶規模超6.6億。作為中國游戲和電競產業的高地,2020年上海游戲產業銷售收入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上海游戲產業取得的成績,與堅持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方針是分不開的。2020年,上海自主研發網絡游戲銷售收入達823.8億元,增量超過120億元。 一方面,盛趣、巨人、游族等老牌游戲企業依然保持龍頭地位,莉莉絲、米哈游、鷹角等本土孵化的新生代企業表現亮眼,共同支撐起上海游戲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部分大型游戲企業通過在上海建立研發團隊的方式強化自身研發實力,使得上海的自主研發基礎日益加固。
近年來,上海游戲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創新玩法等方式制作出一批高質量游戲,獲得國內外用戶的認可。尤為突出的是,去年上海二次元移動游戲銷售收入占全國比例達37.6%,較上年增加5.6%。以《原神》《明日方舟》等為代表的產品在劇情設計、背景渲染、角色塑造等方面比同類競品具有明顯優勢,并由此引發了產業對于塔防類、放置類、開放世界玩法等不同游戲市場空間的探索,多款包含上述元素的新品進入研發階段。其中,《原神》獲得2020App Store年度精選游戲、2020Google Play最佳游戲、2021蘋果設計大獎等多項高含金量獎項;《萬國覺醒》則登頂多國暢銷榜,并獲評2020年度“中國游戲十強”移動游戲類前三。
營造人才“強磁場”,多措并舉助推數字文化產業騰飛
隨著數字技術不斷革新、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多元融合的時代特征。近年來,游戲公司從影視、動畫、音樂等相關產業中吸納人才,借此提升游戲品質。影視領域的動作捕捉技術在游戲研發的應用已較為廣泛,而未來諸如虛擬制片、面部捕捉、AI換臉等技術也有望進一步融入游戲產業,進而實現技術創新升級。
專家分析指出,技術創新已成為當下中國游戲產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上海近期出臺了多項細分政策,支持游戲和電競人才梯度培養,完善數字文化產業生態。作為影視和音樂創作重鎮,上海充分利用自身綜合優勢,通過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確保人才輸出;同時制定相關政策打響“海聚英才”品牌,吸收全國專業人才來滬創業。此外,上海還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吸引Riot Games、EA、Ubisoft等國際知名游戲企業在滬設立分公司,它們在PC端游戲、主機游戲領域的技術積累,有望助力上海游戲產業培養高新技術人才,進而作用于本土游戲技術創新升級。
同時,上海舉辦中國原創藝術類精品游戲大賽等推優賽事,舉行中國游戲開發者大會等系列會議,引入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等專業機構,引導游戲企業走精品化發展的道路。目前,上海已擁有多家側重研發的游戲企業,為技術創新積累了資金、經驗、人才等多方位優勢。
在鼓勵創新發展的同時,上海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確保行業行穩致遠,使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呈現更井然的態勢。部分上海游戲企業更已將數據安全、環境保護、員工權益、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履責考察范圍,并將加強監測落地效果。(記者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