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洗手,共同“手”筑健康

發布時間:2023-10-03 10:57:03  |  來源:云上咸安  


(相關資料圖)

手是人類重要的組織,也是各類疾病傳播的重要媒介。在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感染性腹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紅熱、百日咳等傳染性疾病以及多重耐藥菌感染中具有重要流行病學意義。污染的手可以將病原菌從攜帶/感染者轉移到易感人群中,導致易感者發生感染。

為切斷這種感染途徑,最大程度保護患者,拯救生命,我們不僅需要采取正確的洗手方法“內—外—夾—弓—大—立”(詳見圖示)確保手衛生效果,還應關注洗手、干手用品的選擇以及洗手時機的正確性。

洗手六步法

洗手的水應使用流動水,最好是溫水。皂液以一次性包裝使用的液體皂液為首選,固體皂易滋生細菌。醫務人員在手部無明顯可見污染時,均首選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檢查診療傳染病患者或接觸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或接觸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均應先用流動水加皂液洗手,再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干手用品首選一次性擦手紙,不應使用共用毛巾,避免交叉污染。

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循“二前三后”要求,即接觸患者前,清潔、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和暴露患者體液風險后;按以上“六步法”執行手衛生。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在進食、接觸清潔物品(如藥物、清潔衣物、餐具等)、注射(如胰島素)、洗菜、備餐前;如廁、接觸錢幣、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后,外出回家后,接觸污染物(如痰液、嘔吐物、排泄物、尿布、便盆、痰盂等)后,均應洗手。如去醫療機構探望病人,在接觸患者前、后,以及回家后第一時間均應按以上“六步法”進行洗手。

在院的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除應養成以上良好的衛生習慣外,應特別注意在與其他患者接觸前、后及患者周圍環境接觸后均應洗手。避免病原菌通過污染的手在不同患者之間傳播,導致感染威脅患者安全。

讓我們一起行動,參與清潔雙手,“手”護健康,拯救生命。

(作者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周莎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聶國力)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