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徐敏是賀勝橋鎮花坪村人,對家鄉的綠水青山有著深厚的情誼。徐敏高中畢業就前往浙江溫州打工,經過多年打拼,慢慢成長為一名家具廠的廠長。雖然待遇還不錯,但是家族企業復雜的人事關系讓他不堪其擾,于是萌生了回歸田園,返鄉創業的想法。
“當時在浙江打工,總覺得那個地方,做得再好都是別人的,但是在家里,你做得再不好也是自己的。”賀勝橋鎮花坪村樂涵農場負責人徐敏說,當時國家正在推行休閑農業,還有一點就是這個泉都大道修得很好,交通這么方便,不回來做點事,總覺得心里好像是有點落下了什么東西一樣的;還有一點就是始終覺得自己是農村人吧,對這個農業還是有一個情結,所以就決定回來了。
2018年,徐敏返回家鄉,在賀勝橋鎮花坪村流轉了120畝田地,成立了樂涵農場,慢慢編織自己的“農業夢”。一開始,徐敏在做好充分的前期調研后,看中了種植熱帶水果——火龍果的“錢景”。他從農場中劃出20畝地,搭大棚、栽果苗、細耕作,精心撫育承載著致富夢想的果園。第二年,火龍果就迎來豐收,每畝產量4000斤,年收入20萬元。種植火龍果成功后的徐敏沒有盲目擴大種植規模,而是選擇了風險較大、利潤相對更高的養殖泰蛙上,實現了從種植到養殖的“跨界”。
“像我手上拿著的這個泰蛙,它是一種熱帶蛙,泰蛙和牛蛙是不一樣的,泰蛙生長周期比牛蛙要短,大概三個月的養殖,養得好的話,大概50天就可以賣。”徐敏拿起一只泰蛙,給我們講起他的養蛙經,它相對于牛蛙來說,養的風險要小一些,他的病蟲害要少一些,剛好我這里有閑置的地,所以我就抱著試一試的一個態度、一個想法,就養了將近一畝吧。作為養殖戶來說,我們想的是怎么把這個東西養好,至于其他的,就交給市場去了,市場好,你就多賺一點,市場不好,你就少賺一點。
徐敏在農場靠近泉都大道,交通更便利的地塊劃出1畝地,建了遮陽棚和10個水池,開始試著養殖泰蛙。第一年養殖就獲得成功,他每平方米養殖泰蛙80斤,年出泰蛙25000斤。
談及未來打算,徐敏信心滿滿。他表示,將持續引進新品種、新理念,打造農旅一體的“夢想農場”,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優質的采摘體驗和游樂服務,讓這里成為大家享受田園慢生活、學習農耕文化的好去處。
“我計劃在五到十年之內,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集吃、喝、學習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家庭農場,讓小孩子能在這里可以學習、可以游玩,尤其是可以接觸一些傳統的農業勞動。”徐敏說,讓他們來這里,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讓游客能夠在這里度過有意義的一天,這就是我最終的一個家庭農場的規劃。
(咸寧臺記者:李衛東 特約記者:王永紅 實習生:趙軒 編輯:聶國力 編審:徐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