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他叫殷小兵,是一名扎根山村的教育工作者。二十七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他始終耕耘在腳下的熱土,用一顆執著的大愛之心,為山村的孩子燃起希望之光。
1978年春節,少不更事的他,玩鞭炮不幸炸傷了右手,失去了三根手指。從此,他變得自卑而孤獨。上學后,細心的老師發現他總是沉默寡言,課后對他循循善誘,還手把手地教他用左手寫字,直到他能寫出一個端正的“人”字,那時,一個夢想在他心中萌發:長大后他也要當一名老師。1996年從咸寧師范專科學校畢業以后,他不顧家人的反對,主動申請到貧困偏遠的咸安區桂花鎮五愛小學任教。2005年,他擔任五愛小學校長。
二十多年前,五愛小學是一個交通不便、通訊不便、飲水不便的“三不便”地區,原先五愛小學師生的生活用水,是用楠竹片從離學校兩里多路的山溝引流下來的山泉水,楠竹片管道經常堵塞。為了保證學校師生的正常用水,無論下雨還是下雪,他常常一個人進山疏通管道,山路崎嶇濕滑,荊棘叢生,回來時他手上、臉上滿是傷口,血跡斑斑,全身濕透,愛人一邊給他清理傷口,一邊默默地流眼淚。
2004年4月,正是“非典”肆虐之時。當時學校急需體溫表,可市場上的體溫表嚴重脫銷,而五愛小學連一支體溫表都沒有。情急之下,殷小兵想到家中還有一支,于是下午放學后匆匆趕回家,其妻見到丈夫后哭訴道:“女兒正在發高燒,你回家正好幫著照看孩子吧。”可殷小兵卻安慰妻子,“天亮以后,學校的孩子還要等著體溫表晨檢啊!”隨后,他一邊哄著妻子,一邊抱著孩子前往醫院,經診斷孩子患的是“重感冒”,并無大礙。于是殷小兵連夜穿山越嶺,往返150多里,趕回學校,師生們看見他奔波一夜拿來的體溫表,感動不已,而他如釋重負。
2005年9月,他擔任五愛小學校長時,學校教室和宿舍百孔千瘡、破舊不堪,教學樓漏雨嚴重。他為了全校師生必要的學習、工作環境,多方籌措,請求立項,得到上級政府和教育局支持,先后4次,總投資100多萬元,改造和新建教學樓、學生宿舍。這些項目工程都是在暑假進行,暑假他就一個人日夜蹲在工地上,觀察每一項施工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在學校,吃飯、洗衣就成了問題,只好晚上洗衣,早晨起床煮一天的飯。暑假結束后,老師來學校看到的是面貌一新的校舍,更看到他消瘦的身體和疲憊的面容。近年來,他又爭取相關部門、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的資助捐贈,學校新增加了多臺臺式電腦和打印機等設備,與武漢兒童圖書館聯系,為學生建起了圖書室,藏書近2000冊。
在平時的教學中,他用愛心去關懷、溫暖、感化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成長成才就是他的宗旨。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在小學校長的崗位上,他注重科學管理,從嚴治校,從而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走出了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學校的教學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二十多年來,桂花鎮五愛小學走出一批又一批學生,該校考上重點高中有100多人,唐會碩、唐苗、唐雪嬌等40多人考上重點大學。
教書育人成就了別人,這也是他最大的幸福。扎根山區,默默耕耘,奉獻出人民教師的赤誠。組織上對他給予了肯定,榮譽接踵而至:從2004年至今,他先后被授予咸寧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感動咸安十大新聞人物、咸寧市勞動模范、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來,春華秋實,冷暖自知,他堅守山區教育一線,默守三尺講臺,用無悔的足跡詮釋了一顆不變的初心。他經常說:“我愿將生命化作燈塔,引領孩子奔向燦爛未來。”
(通訊員:萬剛 編輯:方焱 責編:聶國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