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1月15日,筆者來到橫溝橋鎮,沿107國道的“中國詩詞楹聯之鄉”大門進入集貿市場。在利民街、東升街,無論是大小商店,還是特色小吃店,都是車水馬龍,人潮擁擠,一派紅紅火火、熱鬧祥和的景象。
“每天上街打年貨的小車、卡車、三輪車特別多,鄉親們采購年貨的熱情特別高。”鎮黨委書記王威笑說,年關將近,每天來鎮里趕集的車子擠滿了街道,多虧了城管執法人員的引導,車子停靠都很規范。
“老板,這對聯怎樣賣?”“10元。”在一問一答中,一樁生意已做成。在火紅的賣對聯一角,五六個商戶競相叫賣,紅紅的中國結、燈籠及對聯相互輝映,把賣場及來客映得滿堂紅。
在油炸干炒一條街,現炸的花餃、麻花香氣撲鼻,花生、瓜籽、吊瓜籽、蠶豆、板栗等各種炒貨齊全。在家佳蛋糕店,除了定制蛋糕,二十多種炒貨從里屋一字擺出,撩動人的味蕾,很想都嘗上一口。
“我這是手工做的麻花,用老面發酵,現炸現賣,12元一提,吃了還想再來。”女老板一邊搓麻花,一邊吆喝。路過的王先生一聽,馬上掃微信購買2提。
在集貿市場,牛肉排排掛,豬肉擺上案。在客戶的要求下,排骨2斤,豬腳3斤,前夾肉5斤,老板鄭榮信手起刀落,剁下的肉過稱時分毫不差。“年關將近,一天可賣掉6只豬肉,毛收入萬余元。"鄭榮信笑道,曾是鎮食品公司職工,改制后干起賣豬肉老本行,生意還不錯。另一邊小鐘牛肉生意也十分紅火。老板鐘水笑道:“一年就這半月生意最火,每天可銷2頭牛呢。”
在精準扶貧自產自銷區,利民社區菜一隊居民75歲老人朱旺先,正高興地給客人過秤,賣出自家菜地種的菜薹、白菜和蘿卜,一天可賣40至60元。
在不同區域,活魚、蓮藕等各類蔬菜,泡菜、干菜、調料等貨品亦堆成小山,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來逛市場的人接踵而至,剛走一波又來一群,一路走來,處處都呈現出購銷兩旺的場景。
“疫情后,煙火氣回歸,村民們正擼起袖子大干一場,要把損失補回來。”王威笑著說,年味濃了,人氣旺了,商戶笑了......
(特約記者:胡劍芳 通訊員:李欣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 編審:徐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