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資訊!喜迎二十大 | 探訪湖北隆中實驗室:十位院士領銜 “研發軍團”出征

發布時間:2022-10-12 09:48:24  |  來源:云上咸安  

閱讀提要


【資料圖】

湖北隆中實驗室是我省組建的10家湖北實驗室之一,是襄陽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項目,也是推進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科創平臺。

該實驗室由武漢理工大學牽頭組建,依托襄陽市人民政府建設,聯合10余家共建單位,以先進車用材料為核心研究領域,重點圍繞新材料基礎研究、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新材料、汽車及交通運載裝備節能新材料、前沿新材料與新功能研究等四個方向開展研發創新。

去年12月24日,湖北隆中實驗室在襄陽揭牌;今年7月5日,該實驗室在東津新區正式掛牌。

截至目前,該實驗室聯合武漢理工大學襄陽技術轉移中心,已收集企業技術需求600余項,達成科技合作意向110余項,與襄陽本地企業簽署并實施科技攻關項目54項,聯合申報各級科技項目25項。

一座“無中生有”的實驗室

武漢理工大學是隆中實驗室的牽頭單位,長期以來,和襄陽市政府及許多企業有著深厚的交往合作。

“因為這份姻緣,隆中實驗室的建設,有一定的前期基礎。但和一些兄弟實驗室比,隆中實驗室是在沒有場地、沒有人員、沒有儀器設備的情況下起步的,算得上是‘無中生有’。”襄陽市科技局局長金波說。

隆中實驗室坐落在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校園內,簇新而立。作為襄陽招校引院的大手筆,該示范區2020年9月開工,最高峰時單日3400人現場施工,如今已初步成形。

一個肩負重任的實驗室迫切需要施展拳腳的場所。示范區拿出3棟樓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用于隆中實驗室建設,實驗室與示范區聯合掛牌。除此,正在建設中的湖北文理學院新校區科技大樓也將為實驗室提供2萬平方米的實驗場地。

場地有了,設備儀器怎樣購置?

今年4月29日,實驗室在武漢組織召開儀器設備購置論證會。論證專家組成員圍繞購置設備的目的、所服務的研究領域、要產生的效益等細節,一一論證。

深入質詢后,專家組建議:暫緩襄陽市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已購置并能共享的儀器設備。不久,多位院士到參建單位聽取意見,最終確定,隆中實驗室2022年共計采購設備51臺套,總預算1.18億元。

9月20日,在實驗室一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電弧增材制造”“預浸料鋪放系統”等標簽有序貼在地面。11月,首批設備將安裝到位。

院士掛帥,聚焦車用新材料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張聯盟擔任隆中實驗室主任,他提出:隆中實驗室一定要想法引進人才、提升學術水平、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隆中實驗室在研發團隊和學術委員會架構上,集結了張聯盟、姜德生、傅正義、嚴新平、南策文、程一兵等10位院士,吸納了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王發洲、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麥立強等數十位相關學科的權威專家及骨干人員。

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黨委書記戴福祥介紹,雖然實驗室設備儀器還未到位,但各個方向的研發人員沒有“等米下鍋”,已經利用武漢理工大學和各參建單位的實驗場所先期開展各項研究工作。

麥立強教授曾與合作者成功設計組裝出世界上第一個僅用單根納米線作為工作電極的固態電化學器件。作為隆中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新材料方向的首席科學家,他和團隊成員一起,已在武漢的實驗場所開始高性能動力電池的研發。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華林,曾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隆中實驗室汽車及交通運載裝備節能新材料方向的首席科學家,他同團隊成員一道,正利用學校本部的實驗場地開展汽車輕量化新材料技術、極端環境下交通運載裝備保護新材料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在示范區綜合管理大樓一樓,超算中心已經開始“服役”。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中心已為武漢理工大學相關研發工作提供超算服務,待隆中實驗室“四梁八柱”搭建完畢,各類新材料的研發將在這里獲得強大聚合計算能力的加持。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一躍

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是國內首批獲得國家認監委批準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以前,我們的無人駕駛軟碰撞目標平臺車是從國外進口,價格高,個性化需求響應慢。”該中心智能網聯系統部件室主任蘇芮琦介紹,為推進自主研發,中心與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隆中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新材料方向骨干成員盧熾華教授合作,引進2名博士、57名碩士,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達安團隊在襄陽提需求、說想法,校方團隊在武漢深耕產品理論、結構設計、控制邏輯設計。兩支隊伍在漢襄兩地來回奔波100多輪次,終于在今年6月完成開發驗證,最新樣車達到開發目標,進入量產前優化提升的最后一關。

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8年,是“四五計劃”投資建設的國家重點項目。該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郭平介紹,為破解復雜惡劣工況下長壽命、高可靠性汽車軸承的設計、制造、檢測技術問題,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錢東升教授團隊合作,開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高速精密軸承關鍵技術研究。

“軸承轉速,每分鐘20000轉是個大坎。”郭平說,從設計原理到減振細節,從油量多少到理論計算等諸多環節,雙方人員反復鉆研打磨。今年1月,該公司首款高速球軸承研發成功并試產。按每套25元至35元計算,投產后,首批產品將能售出約300萬套,產值近1億元。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襄陽的龍頭支柱產業,產值已至兩千億級,該市擁有汽車及零部件企業500多家,生產各類零部件產品4000多種。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國內A+學科,該校在新材料基礎研究、汽車動力新材料及輕量化新材料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依托隆中實驗室建設,襄陽正加強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隆中實驗室聯合武漢理工大學襄陽技術轉移中心,已成立研究生工作站42個、聯合創新中心7個,聯合研究中心6個;舉辦大型科技對接會11場,發布成果500余項。

襄陽市科技局推出科技創新“賽馬制”,連續三年從市本級科技專項經費中累計拿出1000萬元,支持隆中實驗室主要參建單位聯合攻關,推動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一躍,促“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余俊逸

關鍵詞: 武漢理工大學 核心技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