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以來,從北京智能網聯示范區的“主駕無人”出租車上路,到廣州確定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區,再到重慶、武漢兩地允許全無人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范圍在全國不斷擴大,呈現蓬勃升溫之勢。
毫無疑問,這對于推動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過與此同時,也要防止試點存在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的問題。近日,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各地沒必要在政策上爭奪商業化試點,企業也無需在太多城市路測,能夠滿足特定場景的一些城市就足夠,主要是測試不同場景下無人駕駛的狀態。此番提醒值得行業和地方重視。
經筆者了解,當前在各地開展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中,已經有一些問題初露端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盲目跟風,流于形式。個別地方為“趕時髦”,各方面工作還沒準備充分就匆忙上馬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有的企業則在多個城市“鋪攤子”,只追求路測數據的好看,對于提升產品技術水平重視不夠。這些地方和企業沒有真正理解試點的宗旨和意義,甚至有的只是想提高曝光度,缺乏實干的誠意,這就容易導致試點工作流于形式,且受到地方資源和條件限制“打折”實施,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廢成為“爛尾工程”,不僅收不到實效,而且也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其二,存在認識偏差,缺乏合理規劃。自動駕駛試點是一項涉及車輛、技術、交通、城市發展等諸多方面的系統性工程,如果規劃不合理,缺乏統籌意識和協調觀念,沒有落實好相關工作,就會使試點效果大打折扣。當前,個別地方和企業對于試點工作還存在認識偏差,對試點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長期性等問題估計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如技術資源沒有實現共享、信息“孤島”尚未打通、相應的配套支持措施和組織管理機制沒有出臺,這就難以有效發揮自動商業化試點的作用。
因此,對于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從認識上、行動上予以“糾偏”。
首先,要加強規劃,避免跟風。相關地方和企業應深刻理解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工作的意義和目的,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科學論證,要從技術、人才、資金、規劃等方面統籌考慮,以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認真制定試點方案,并集中各方優勢資源,樹立明確的目標,在科學規劃與實干基礎上做好試點工作。
其次,要重視過程管理,減少盲目性。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都要根據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的相關要求和指導意見,打通資源共享渠道,建立協調機制,將技術規范、法規制度落實到試點工作中。同時,要及時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試點方案,以高效的試點數據說話。
再者,各項工作要做細做實,不能浮于表面。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正處于不斷摸索和完善階段,對于地方和企業而言,不能拼數量、拼消耗,尤其要避免“一窩蜂”,而是要把相關工作細化并落到實處,使自動駕駛技術能夠通過試點日趨成熟。
總之,只有讓試點工作切實取得成效,才能讓自動駕駛消除“成長中的煩惱”,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尋找到有效的自動駕駛盈利模式。 趙建國 《中國汽車報》(2022-10-10 007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