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 金秋時節,咸安區千臺農機田野大競賽,收割、打田、起溝、播種……一派搶收搶種的“雙搶”鏡頭奏響秋冬農業開發大合唱。
9月28日,記者在馬橋建國畈看到,稻浪中,2臺收割機來回穿梭,機械走過,稻谷收割脫粒,稻稈粉碎還田一次完成。不遠處耕整機已經完成100余畝翻耕整地,幾臺無人機在田野上空來回穿梭,油菜播種、施肥同步完成。
“由于今年夏秋連旱,土壤墑情不好,我們調集機械作業,注重科學管理,引來南川水庫、四門樓水庫的水灌溉,確保全鎮2720畝苗床如期出苗。”馬橋鎮鎮長李想介紹,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煉苗,統一移栽“六統一”集中連片管理,保證出苗質量。
(資料圖)
在大幕鄉東源花谷,梯田入畫,層次分明,20余名農戶和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在田間起溝撒種、無人機空中施肥噴藥,忙得不亦樂乎。
“搶抓時節播種育苗,打造泉山口村、常收村、東源村等1500畝油菜育苗示范片,為來年山上賞櫻花、山下觀油菜花夯實基礎。”大幕鄉鄉長李成高興地介紹,今年東源花谷春季油菜盛開、秋季稻谷成熟的美景兩度登上央視。
在高橋鎮王旭村,300畝設施蔬菜基地甘藍長勢喜人,成為高橋河一河兩岸農旅融合的亮點產業。只見一排排噴灌設施噴成千萬條霧狀弧線,在太陽照射下五彩斑斕狀如彩虹,十分美麗壯觀。
“畝產預估8000-10000斤,每畝效益可達6000-8000元。”高橋鎮鎮長張娟文介紹,今年引進了福建仁旺果蔬有限公司,將1000畝流轉土地進行了提檔升級,投資200余萬元建立了噴灌設施,并建成蔬菜冷鏈配送中心1處,冷庫存儲能力可達5000噸,帶動群眾100余人就業。
“下好一盤棋,繪好作戰圖,打好組合拳,種滿種足種綠,做到夏季損失秋季補,干旱損失秋播補。”咸安區委書記顧興旺表示,以打造“全域油菜百公里長廊”為目標,以農旅融合發展為方向,以建設農業田園綜合體為載體,聚焦鄉村振興示范重點片區,推動形成“區有示范片、鎮有示范點、村有示范戶”的全方位示范格局。
同時,建設咸安綠色農業開發區、向陽湖鐵鋪熊農灣、區原種場、官埠紫潭齊心湖場、馬橋高賽樊塘等近郊蔬菜基地1萬畝,發展大宗露地訂單蔬菜2000畝,創建高效菜園示范面積1萬畝,打造核心示范基地2個。
據悉,全區規劃秋冬播生產總面積55.3萬畝,同比增加4.3%,其中,油菜44.7萬畝,蔬菜7.8萬畝。區政府投入秋冬農業資金1000萬元,100余農技干部奔赴抗旱保秋播一線指導。目前,已搶育油菜苗床3.1萬畝,完成油菜耕整待墑直播面積15.2萬畝,搶播蔬菜3萬畝。
(特約記者:胡劍芳 李婷婷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 編審:徐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