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4個“全國愛牙日”。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然而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注重全身健康,卻忽視了口腔健康。要知道,口腔的“小病”也可能引起全身性的“大病”。大家應該把口腔健康看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可見“小口腔”中真有“大文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口腔疾病大多不是急性發(fā)作,而是緩慢進展的。因此很多時候,人們往往會忽視口腔疾病的早期階段,延誤醫(yī)治時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便可以很好地控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為什么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齲病(俗稱“蛀牙”)
在最開始的階段,由于較為表淺,僅累及牙齒表面,只表現為微小的齲洞,患者往往沒有自覺癥狀,只有定期檢查,醫(yī)生才能夠發(fā)現并及時處理。
若不定期檢查口腔,患者往往要等到疼痛無法控制,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才前往醫(yī)院就診,此時就診,普通的治療不僅無法緩解疾病造成的痛苦,同時患者花費的時間、費用也會大大增加,更有甚者,由于齲齒破壞嚴重,導致牙齒根部周圍也發(fā)生病變,最終不僅患者的牙齒無法保留,醫(yī)生還要采取額外的手段對患者牙齒周圍繼發(fā)的疾病進行處理。
牙周病
牙周病的早期為牙齦炎,表現為牙結石(附著在牙頸部黃色或棕色的硬質物)附著、牙齦紅腫,患者在平時刷牙或進食較硬食物時偶有牙齦出血。此時,口腔內僅牙齦存在炎癥,病情較為輕微,如患者能及時就診,及時治療,癥狀很快就會消失。
但如果患者無視疾病的發(fā)展,不采取任何治療措施,炎癥就會進一步加重,從而導致牙齒周圍骨頭發(fā)生吸收,出現牙齦充血,紅腫,口腔異味等問題,此時治療,炎癥雖不如治療牙齦炎時緩解迅速,但經過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化的治療,牙周問題仍可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始終不愿接受治療,最終只會導致患牙松動、脫落等不可逆癥狀的發(fā)生,有些患者甚至會感覺進食時咀嚼無力或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此時只有通過拔牙、鑲牙解決問題,此時治療,不僅治療費用大大增加,同時患者喪失了天然牙,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智齒
智齒經常被牙齦覆蓋,且生長方向千奇百怪,極易造成牙齦發(fā)炎、鄰近牙槽骨吸收等問題,通過定期檢查,可及時拔除智齒以有效避免疾病向嚴重方向發(fā)展。如等到上了年紀或伴隨某些全身疾病的時候才想到拔牙,拔牙將受到如張口受限、血壓血糖過高等條件的限制,老年人還需在心電監(jiān)護下拔牙,不僅費時費力,還要一家人都跟著擔驚受怕。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口腔疾病與其他疾病的診治相似,對于口腔健康來說,日常護理等預防手段十分重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患者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及時獲得最恰當的口腔保健知識,在醫(yī)生的幫助下輕松維持自己的口腔健康。
口腔保健必須從自己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從最簡單的例子——刷牙來說,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的刷牙方式都存在一定誤區(qū)。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可能會導致楔狀缺損(牙根部有一道橫行的溝隙,用手指觸碰感覺邊緣非常銳利)等疾病的發(fā)生,如果經常查看自己的口腔、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口腔檢查,就可以輕松預防類似口腔疾病的發(fā)生。
此外,口腔是整個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全身疾病在口腔內可表現出一定的特征(如鉛中毒的病人在牙齦邊緣上會出現 1mm 左右的藍灰色線條),有時是早期甚至唯一的表現。比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以及艾滋病等性病,都可能出現牙齒疼痛、牙齦腫脹、出血、黏膜潰爛等不同口腔癥狀,對口腔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了解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現,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是非常有利的!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繁忙,而忽視了對身體的關心。
另外,對于家里的寶貝,定期口腔檢查是非常必要的。醫(yī)生可以幫助父母及時了解兒童乳牙脫落情況及頜骨、恒牙發(fā)育的情況,從而確保兒童的正常發(fā)育成長。所以,有什么問題都要及時到醫(yī)院咨詢。
口腔檢查,都查些什么?
1. 檢查牙齒有無缺失、牙齒的咬合關系、智齒萌出情況、是否有齲齒等情況;
2. 檢查牙齒周圍的軟組織是否健康;
3. 檢查口腔黏膜是否正常(有無異常斑塊);
4. 檢查口腔里里外外的軟硬組織是否存在腫大等異常現象。
此外,口腔檢查還可以體現刷牙效果的好壞,能夠更好地幫助醫(yī)生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保健意見。
口腔健康自我監(jiān)督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驗證自己口腔是否健康的小妙招,除每半年去醫(yī)院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外,平時掌握一些口腔檢查方法,就能夠更好地維護口腔的健康。有異常時,需及時就醫(yī)診治:
1. 平時進食、刷牙時是否會在食物或牙刷上查見血跡,以監(jiān)測有無牙齦出血、炎癥;
2. 牙齒的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淡黃色)、是否失去光澤、食物是否容易塞牙;
3. 口腔是否存在異味;
4. 對著鏡子直視或請家人觀察自己的牙齦是否變色,口腔黏膜有無其他異常。
(來源:長江云 編輯:方焱 )